謝暉棄“大哥足球”,仿歐職教但力不足
5月7日,體育界知名博主“賣萌誰在行”在社交平臺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謝暉執教失敗的深度解析。他首先提到了在中超聯賽中,本土教練的成功往往依賴于兩種模式:“大哥足球”和“教父足球”。
“大哥足球”與“教父足球”的本質,是在技戰術能力或許不及外籍教練的背景下,本土教練通過與球員建立情感聯系,以個人魅力維系球隊的凝聚力與執行力。即使戰術安排存在不足,球員們也會因為團隊凝聚力而努力逆風翻盤。然而,謝暉在中國足壇的執教方式顯得與眾不同。
謝暉并不傾向于采用“大哥”或“教父”式的執教風格。他更傾向于效仿歐洲教練的職業化做法。這導致了他與球員之間的關系更像是同事,而非兄弟或父子。他在情感上的投入相對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更衣室氛圍的緊張。在大連隊下課之后,甚至有球員公開批評他,并自嘲與謝暉連微信都沒有加上。
客觀地講,自從從大連隊離開至在亞泰隊上任的近半年時間里,謝暉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在亞泰的執教與前兩支隊伍相比,明顯增加了與球員的交流頻率。然而,謝暉骨子里的傲氣使得他堅持與球員保持一定距離,這也使得球員們難以與他交心。他的執教風格完全依賴于他是否具備真正的實力和能否帶領球隊取得勝利。
然而現實卻是,謝暉試圖走職業化道路,但他的能力卻未能與之相匹配。對于那些反駁者而言,認為大連和亞泰的配置差,無法執行他的技戰術打法是不正確的。對于本土教練來說,在中下游球隊執教的壓力遠小于在強隊執教。即使是在大連和亞泰,他也因為無法承受壓力而情緒失控。若讓他執教申花、魯能、國安這樣的強隊,恐怕他會感到極度不安。
至于技戰術打造能力方面,謝暉與像塞蒂恩、穆斯卡特、斯盧茨基這樣的外籍教練相比,顯然有所不足。即使是曾經執教過巴薩的塞蒂恩,在與中國球員相處時也并未像謝暉那樣顯得傲慢無禮。因此,對于謝暉的執教方式與能力,確實存在諸多值得反思和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