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青訓,上海足球人才通道暢通
在上海市的某個明媚午后,一群獨特的“傳奇導師隊”正以獨特的意義影響著城市中的新生代。由退役多年的奚丁瑛、羅蕭、虞偉亮和奚志康等老將組成的隊伍,與一群僅10歲的“未來星聯隊”小球員展開了一場名為“時光膠囊”的友誼賽。這不僅是一場簡單的比賽,更是上海足球新老傳承的生動體現。
這場比賽發生在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揭幕之際,它不僅是對小球員們基本功的肯定,更是對上海足球青訓水平的高度贊揚。如今,上海的青訓體系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精英培訓基地為起點,覆蓋全市16個區,不斷優化中的網格化青訓網絡。這個體系以體教融合為靈魂,以一體化競賽為血脈,編織了一張多元化的青少年足球發展藍圖。
自2015年開始,上海設立了16家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訓基地,由職業俱樂部梯隊、傳統體校以及社會機構共同構成多元化格局。這些基地不僅培養了大量優秀的小球員,也為國家青年隊和少年隊輸送了眾多的人才。全市各區也依托這些基地建立了青訓中心,構建了“市―區”兩級的立體化青訓網絡,有效輻射至城市各個角落。
在青訓中心的努力下,上海的青少年足球注冊人口呈現穩定增長趨勢。從2015年的3779人到2024年的7177人,十年間翻了一倍。同時,上海市注冊在列的青訓機構也達到了112家,注冊教練員為1574人,處于全國青訓人口第一梯隊。
體教融合是上海青訓體系的靈魂,貫穿了人才“縱向生長”與“橫向流動”的全鏈條。在普陀區,通過深度體教融合,多年來扎根于縱向深層次的成果顯著。普陀女足拿下了多個冠軍,同時也培養了多支人才梯隊。在楊浦區,小球員們堅持訓練,家長們放心地送孩子進入體系訓練,學校也安排教師補課,實現了體教資源的柔性整合。
此外,上海青訓體系中的一體化競賽平臺也為球員提供了充分的展示舞臺。從U8趣味賽到U18精英對抗賽,這一實現全年齡段覆蓋的青少年足球聯賽,為各年齡段球員提供了充足的比賽機會,有效彌補了“校園足球”與“專業梯隊”間的鴻溝。
然而,在這個強大的系統性支撐背后,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優化一體化競賽平臺?如何推進制度創新以解決體教融合中的問題?如何解決精英教練數量不足、場地資源緊張等問題?這些問題仍需各方共同努力解決。
盡管如此,上海的這張青訓大網仍在不斷擴展和優化。它不僅連接著競賽的勝負,更連接著少年的成長夢想。從晨訓的汗水到教室的書聲,從周末聯賽的吶喊到國際賽場的夢想,上海正在悄然重塑一代代少年與足球共生共長的軌跡。
上一篇:贛超再燃戰火,明夜南昌戰上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