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評議:助裁誤判,陜西vs遼寧越位進球有效。
在5月6日晚,中國足協裁判委員會評議組進行了本賽季第十期的裁判評議工作。這次評議共涉及七個判例,全部來自近期中超、中甲和中乙聯賽的比賽,且均來自各相關俱樂部的申訴。評議形式為視頻會議,特別邀請了中足聯代表、中國足協紀檢人員以及兩名來自社會與媒體界的足球社會監督員列席旁聽。
首先,評議組對中超聯賽第十輪深圳新鵬城隊與天津津門虎隊的比賽進行了分析。在第48分鐘的一場爭搶中,天津津門虎37號球員在罰球區內與深圳新鵬城20號隊員接觸后倒地,但裁判員并未做出犯規的判斷,VAR系統也未介入。評議組經過詳細討論,認為深圳新鵬城20號隊員雖有拉扯天津津門虎37號球衣的動作,但力量輕微且時間短,并未明顯影響后者爭搶球的能力。因此,評議組一致認為裁判員的決定是正確的,VAR未介入也無誤。
緊接著,評議組又對同一場比賽的另一個判罰進行了分析。在比賽的第90+3分鐘,天津津門虎9號與深圳新鵬城16號隊員在罰球區內發生爭搶后倒地,裁判員最初判為深圳新鵬城16號犯規并判罰球點球。但經過VAR的介入和回看后,最終判定此為誤判。評議組同樣認為深圳新鵬城16號的動作是合理的封堵,并且不應該視為犯規。此外,多數評議組成員還提出在更改判罰后應以墜球而非角球恢復比賽。
在中甲聯賽的判例中,評議組對一例發生在深圳青年人隊與南京城市隊的比賽進行了討論。在比賽的第40分鐘,南京城市20號隊員在罰球區內與深圳青年人7號隊員爭搶后倒地,裁判員在第二助理裁判員的協助下做出了攻方犯規的判斷。評議組多數成員認為此判罰是正確的。
然而,在其他幾例判罰中則存在明顯的錯誤。如中甲聯賽遼寧鐵人隊與陜西聯合隊的比賽中,第一助理裁判員誤判陜西聯合33號越位在先,導致進球無效。對此評議組一致認為這是明顯的判斷失誤。同樣,在中乙聯賽的幾場比賽中也出現了明顯的錯漏判情況。如廣東銘途5號隊員與廣西恒宸7號隊員的爭搶中,雖然有輕微接觸但不應視為犯規;貴州筑城競技隊與廣州蒲公英隊的比賽中,裁判員漏判了守方犯規和罰球點球等。
針對這些錯漏判情況,中國足協表示將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積極接受俱樂部的反饋和申訴意見。對于重點判例以及社會關注度高的典型判例將進行深入評議并向社會公布結果。同時對于相關錯漏判的裁判員將作出內部處罰以示懲戒并警示其他裁判員。
通過這次評議工作,中國足協再次強調了裁判工作的重要性和責任性同時也為今后類似情況的判斷提供了參考和依據以促進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