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球迷抵制國足贊助商:抽三巴掌非善意
近期,有消息傳出,比亞迪公司已經決定中止與中國足協的贊助合同,這一決定將導致國字號隊伍在未來五年內損失高達7500萬元的收入。那么,為何這家公司會突然改變初衷呢?原來,背后隱藏著部分球迷的強烈抵制。
這些球迷在網絡上公開發聲,聲稱因為比亞迪贊助了國足,他們將堅決不再購買比亞迪的產品。面對這樣的壓力,比亞迪最終選擇了放棄。
對于這一現象,媒體人王楚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雖然從表面上看,贊助國足、國字號隊伍以及支持梯隊、青年隊的建設等行為是具有社會擔當和責任感的,但現實卻并非如此。
他指出,雖然有人支持這樣的行為,希望借此機會讓中國足球徹底改頭換面,甚至有人認為國足不配擁有贊助商和商業化。然而,王楚淇認為這些球迷的抵制并非出于真正的關心和希望國足變好。
“實際上,有一部分人發自內心地不希望國足變好,”王楚淇說,“因為如果國足一直處于低谷狀態,他們就可以一直批評、指責。對于這些人來說,罵國足成了一種發泄方式,甚至成了一種‘樂趣’,因為沒有人會回擊他們。”
這些人的思想讓人感到困惑。他們只關注國足的負面新聞,甚至會將抵制國足的贊助商視為一種高尚的行為。王楚淇認為這種行為是荒謬的,“如果真的想發泄情緒,那就直接表達出來,不要假借為足球好的名義。”
總的來說,對于中國足球的發展,需要的是真正的支持和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無謂的抵制和發泄。希望未來我們能看到一個更加健康、積極的足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