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國際足聯急?
作者 | 燕梳樓
當南京奧體中心被六萬名熱情的球迷擠滿,那四十度高溫下的吶喊聲仿佛能穿透云霄,震撼人心。與此同時,數以十萬計未能搶到門票的粉絲們,則聚集在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第二球場”,他們吃著小龍蝦、喝著冰鎮啤酒,同步觀賽,那份熱情與現場無異。
這場南京與蘇州之間的省會德比戰,不僅創下了蘇超開辦以來的最高現場觀賽紀錄,也刷新了中國業余足球賽的觀眾紀錄,將中超甩在了身后。網友戲謔地說,現在最急的應該是暗中觀察的國際足聯。他們看著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這么多能花錢的球迷,不禁開始焦急地思考:如何讓中國隊進入世界杯?
為了紀念2030年世界杯100周年,國際足聯打算擴大參賽隊伍至64支,其中亞洲賽區的名額將有12個。這顯然是他們對中國市場的看重,一個省級聯賽便能帶動3億的真金白銀消費,如此巨大的蛋糕怎能不讓人心動?
這場蘇超的火爆,從最初就帶著草根的氣息。因為一句“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的調侃,蘇超迅速出圈,成為了全民造梗的運動。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微博、微信等成為了公眾了解“蘇超”的主要渠道。其中,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播放量已突破200億次,家喻戶曉。
蘇超的魅力在于它將江蘇十三市的文化差異轉化為創意無限的網絡狂歡。各城市賬號開啟了一場充滿善意的“互懟”大戰。而因為一個蘇超,本是一盤散沙的江蘇,變成了十三盤散沙,城市間的競爭在球場上更加激烈。
而線上消費的熱潮也帶動了線下的消費。蘇超成了消費的“最強引擎”,各城市的文旅因此火熱。比如常州主場那一戰,直接帶動了當地恐龍園的火爆,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周末的蘇超爭霸戰更是讓江蘇全省的消費市場迎來新一輪爆發。
在球賽的帶動下,小龍蝦與啤酒的“流量狂歡”也火熱開展。贊助商們嗅到了商機,官方贊助席位價格水漲船高。各大品牌也紛紛下場爭奪贊助商席位,借賽事熱度推廣產品。
而對于廣大球迷來說,除了斗圖玩梗,真真切切的到手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各家商家照抄作業,推出各種福利活動。在江蘇人的觀賽清單里,小龍蝦是最佳伴侶。平臺數據顯示,開賽一個月來,全省小龍蝦訂單同比增長了42%。
抖音生活服務與地方政府、商圈緊密合作,將線上熱度轉化為線下實實在在的銷售數字。而江蘇十三市均衡發展的經濟格局與文化底蘊是蘇超風靡全國的關鍵。專家認為,“蘇超”的成功核心在于“情緒價值+地域文化”的雙輪驅動。通過低票價、高參與度的模式,激發城市榮譽感與集體認同,帶動多領域消費增長。
當鹽城球迷的煎餅攤因“足球造型煎餅”而火爆,鎮江夜市小龍蝦銷量翻了幾番時,國際足聯的擴軍策略也在不斷調整:要給多少名額才能讓這14億人的市場心甘情愿地掏錢呢?足球在這里不僅是運動,更是一種新消費主義的體現。
流量在這里變成了留量,而答案或許就在那些因10元票根撬動的3億消費賬單里。隨著蘇超的風靡全國,越來越多的賽事開始模仿這種模式,“賽事經濟”的實踐足以讓更多城市借鑒。而這種均衡發展也將繼續為江蘇乃至全國的消費市場帶來持續的拉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