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評議:南通外援伊萬諾維奇進球無效,裁判決定正確。
在7月8日晚,中國足協裁判委員會評議組針對本賽季第十七期裁判評議工作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審議。這次評議共涉及七個判例,均來自于近期中甲、中乙和女甲聯賽中各俱樂部的申訴。經過認真審議和討論,評議組發現其中兩個判例在主要判罰決定上存在明顯的錯漏判。
本次評議會以視頻會議的形式進行,特別邀請了中足聯代表、中國足協紀檢人員,以及兩名來自社會與媒體界的足球社會監督員列席旁聽。評議過程采用評議組成員集體討論和單獨發表意見相結合的方式,確保了評議的公正和客觀。
首先,評議的是中甲聯賽第15輪的一場比賽。在這場南通支云對陣廣東廣州豹的比賽中,第15分鐘時南通支云10號隊員進球。然而,裁判員卻判定該隊員在爭搶球時對廣東廣州豹15號隊員有犯規行為,因此進球無效。南通支云俱樂部對此表示申訴,他們認為本隊隊員在爭搶球時并無犯規行為,進球應當有效。經過評議組多數成員的仔細分析,認為南通支云10號隊員在與廣東廣州豹15號隊員身體接觸時確實存在推擊動作,導致后者失去重心無法控球或爭搶球,因此裁判員的判罰是正確的。
另一個重要判例是中乙聯賽的一場比賽。在贛州瑞獅與溫州俱樂部中胤的比賽中,溫州隊10號隊員在罰球區內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后倒地,裁判員判定贛州瑞獅4號隊員防守犯規并判罰球點球。贛州瑞獅俱樂部則申訴稱本方隊員并無犯規行為,且對方隊員存在假摔嫌疑。評議組在仔細分析后認為,溫州隊10號球員的伸腳觸球動作合理,而贛州瑞獅4號隊員的跨步動作與對方發生了接觸和沖撞倒地,應視為犯規。因此,評議組支持了裁判員的判罰決定。
其余幾個判例同樣經過細致的審議和討論。在關于進球是否越位、守門員是否手球犯規等爭議問題上,評議組都給出了明確的意見和結論。盡管部分判例存在爭議和誤解,但評議組始終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評議,并針對重點判例以及社會關注度高的典型判例開展深入評議并向社會公布結果。
對于那些存在錯漏判的裁判員,中國足協將依據內部規定進行相應的處罰和教育。同時,中國足協也將繼續接受各俱樂部的反饋和申訴意見,并積極改進和提升裁判工作水平。通過這樣的評議機制和反饋機制,中國足球的裁判工作將更加公正、透明和高效,為比賽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