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至3歲基礎,1至6歲足球,足球乃真正國體
在世預賽18強賽的激烈角逐中,中國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以3勝7負的戰績積9分,最終位列小組第5,遺憾出局。這一結果使得中國隊已經連續23年未能躋身世界杯正賽的舞臺。而在韓國舉辦的東亞杯比賽中,中國足球再次遭遇了沉重的打擊。
面對以替補陣容出戰的“韓國二隊”,中國隊在比賽中差距明顯,最終以0-3的比分落敗。緊隨其后的是中國香港隊與“日本三隊”的比賽,盡管原本期待中國香港隊能在中超球員的助力下有所作為,然而比賽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中國香港隊同樣以1-6的大比分失利。
在與中國隊的對決中,韓國隊展現了他們在控球率和射門數上的優勢,全場表現出色,不斷發起進攻和高位逼搶。而中國隊在場上顯得異常被動,全場比賽未能射正一次。隊員們在對手的逼搶下,拿球和傳球都顯得極為困難,多數時間只能依靠回傳來維持防守。在戰術理解上,中韓足球明顯存在較大差異,韓國隊的傳球、接球、轉移、進攻、防守均非常合理。而中國隊似乎在比賽中缺乏明確的方向性,很多球員不愿意上前逼搶,由于技術不濟,一上搶即容易被對手過人。
面對0-3落后的不利局面,中國隊在比賽的最后階段只能選擇繼續回傳以保持防守。這樣的局面持續到最后,比賽宣告結束,中國隊無奈地接受了0-3的失利。而在隨后的中國香港隊對陣日本隊的比賽中,雖然日本隊派出的是非主力陣容,但實力仍然遠超中國香港隊。日本混血球員熱爾曼·良在上半場就獨進四球,使得日本隊以5-0領先。盡管下半場日本隊有所保留,但最終中國香港隊仍以1-6的比分告負。
日韓足球在亞洲的領先地位不容置疑。他們在世預賽出線后,依然不遺余力地準備東亞杯等賽事。即便是在東亞杯這樣的比賽中,他們派出的替補甚至替補的替補陣容依然實力不俗。日韓足球的人員儲備之深厚令人驚嘆。他們的聯賽和青訓體系非常成熟,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球員。比如韓國隊的主力孫興慜在英超熱刺效力,日本隊也有多名球員在歐洲聯賽中嶄露頭角。
相比之下,日韓已經可以組建一支全部由旅歐球員組成的首發陣容,甚至替補也是旅歐球員的水平。這背后是日韓青訓體系和高水平聯賽的支撐。據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注冊足球運動員高達83.44萬人,而韓國也有約35萬注冊足球運動員。而國際足聯202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注冊球員數量僅8000余人。這反映出在中國雖然人口眾多,但真正參與足球運動的人數比例卻相對較低。反觀日韓雖然人口較少,但參與足球運動的人數眾多,每個位置都有充足的選擇。對于中國足球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需要深思的問題。
與此同時,歐洲的足球發展也值得借鑒。德國作為歐洲足球強國之一,其注冊足球人口高達185.2萬人,占德國總人口的2.2%。其中18歲以下球員達到90萬左右,注冊教練也有12.9萬人之多。德國擁有龐大的足球俱樂部網絡和完善的青訓體系。也許這正是足球成為真正舉國體育的原因所在。對于中國足球而言,要想取得長足進步和突破,需要從基層抓起、從青訓抓起、從普及抓起。只有這樣,中國足球才能迎來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