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一月勝三十年職業聯賽,聚焦核心,省超崛起。
蘇超足球聯賽為何能在短時間內掀起如此巨大的浪潮呢?這背后有著深刻的邏輯和原因。
江蘇省足球聯賽的開幕僅僅一個月,就點燃了全省人民的熱情,并迅速吸引了全國人民的關注。雖然主辦方最初并未預料到這樣的影響力,但仔細觀察其成功的必然性,我們可以發現,蘇超聯賽是以城市為基礎組隊,而非僅僅基于注冊的俱樂部。
這種以城市為基礎的組隊方式,意味著球隊從一開始就與整個城市的人民群眾緊密相連。無論城市的居民來自何方,他們都會因為這支球隊而心生認同。因為對于他們來說,支持這支球隊,就是支持自己所在的城市。而一個城市的最高管理代表,無疑是市政府。因此,只要組織得力、執行得當、宣傳得體,這樣的球市自然會火爆。
一個成功的公式逐漸浮出水面:市政府的領導力、全市資金資源的投入、全市人民的支持與關注,這三者相結合,可以打造出充滿生命力的球隊、座無虛席的球場以及城市文化旅游的金鉆名片。如果其他省份想要效仿蘇超,舉辦地方聯賽,只需遵循這個公式,堅決落實,那么我們的足球事業必將如星星之火,燎原于中華大地。
當我們回望足球產業發達的歐洲,我們會發現一個被我們忽視的關鍵因素:每一個人的心中,只能有一個主隊,而一個城市里,也只能有一個真正的象征。這也就意味著,只有最強大的球隊,才能真正收獲當地民眾的認同,成為那個城市唯一的象征。因此,一個真正扎根于當地的球隊,是不可能出現異地遷移的情況的。
以英超為例,即使一個俱樂部的收購交易雙方已經談妥,并且通過了所有準入條件,但最后還需要當地政府頒發許可證,交易才能最終完成。這說明了地方ZF對于球隊的重要性:他們是球隊的stakeholder、支持方、也是決策者之一。這也意味著足球不僅僅是一門生意、一個產業,更是地區文化的象征。
然而,我們不得不反思的是,自從94年足球職業聯賽開始以來的30多年里,雖然我們已經走過了一段不短的歷程,但足球水平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提升,反而有下降的趨勢。踢球人口也在減少。其核心原因就在于我們過于看重社會資本的引入,而忽視了地方ZF的領導作用。這導致球隊逐漸失去與人民群眾的聯系,走上了脫離群眾的路線。當企業遭遇經濟困境時,放棄、出售或遷移球隊的情況接踵而來。
粵、遼、滬等曾經的傳統足球強隊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職業化之前,他們得益于當地ZF的長期重視與支持。但在職業化之后,與ZF的關系處理不當,導致成績大起大落。而上海的雙雄因為得到了ZF的支持與托舉,逐漸嶄露頭角。這也再次證明了上面提到的那個成功公式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我們要想讓中國的足球事業真正蓬勃發展起來,就必須堅持以群眾為基礎的原則不動搖。只有真正理解并實踐這個原則的球隊和地區才能真正取得長遠的成功和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