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激增,蘇超“吸金”原因何在?
在今年的體育賽事舞臺上,一場由業余球員主導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異軍突起,成為了市場矚目的焦點。澎湃新聞的記者邵冰燕、吳雨欣以及實習生唐可馨、邢玉珠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報道。
聯賽的火爆程度超出了預期,吸引了大量品牌競相投入,成為贊助市場的“香餑餑”。7月5日,蘇超聯賽第六輪即將打響,南京與蘇州的“蘇超德比”戰成為了本輪的焦點。兩座城市為了爭奪“江蘇一哥”的地位,將展開激烈的角逐。
贊助商的數量從開幕時的6家激增至29家,百萬級官方席位變得“一席難求”。不僅京東、小米、伊利等國內巨頭將目光投向了蘇超,就連國際品牌如喜力啤酒也加入了贊助商的行列。這無疑是對蘇超聯賽潛力的極高認可。
蘇超的贊助版圖不僅體現了贊助規模和席位的緊俏,更展現了一種全新的商業價值。其首創的省級統籌和城市自主的多元招商模式,為地方體育賽事的商業價值重塑了新的框架,為整個行業提供了新的思考維度。
在蘇超的贊助體系中,我們可以看到多元化的商業元素。贊助商涵蓋了金融保險、科技平臺、汽車服務、餐飲食品、飲料酒類、服裝零售、體育器材、醫藥健康、游戲等多個領域。新增品牌眾多,其中不乏國內知名企業和國際高端品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蘇本土企業的活躍參與。例如,江蘇銀行、龍蟠科技等企業都是蘇超的重要贊助商。海瀾之家、吾悅廣場等江蘇本土的商業零售企業也紛紛加入,與國內外巨頭一同為蘇超助力。這種地域特色的贊助版圖,不僅展示了江蘇企業的實力,也加深了賽事與地方文化的融合。
此外,蘇超的招商政策也極具特色。在自主招商政策的推動下,13支城市球隊各自都吸引了眾多支持者。這些支持者中不僅有大型企業,也有許多本地的“小店經濟”。例如,南京的寶記燒烤、常州的東哈·東北街邊燒烤等都成為了賽區的指定合作伙伴。這種將大品牌與本地小店經濟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豐富了賽事的商業元素,也為本地小店提供了更多的商機。
蘇超聯賽的火爆程度遠超預期,其商業價值也在不斷攀升。隨著賽事熱度的持續走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品牌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店,都在蘇超這個平臺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實現了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
總的來說,蘇超聯賽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地方體育賽事樹立了新的標桿,更為整個體育商業市場打開了新的空間。其靈活開放的多元合作模式,將為地方賽事開拓商業新藍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