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換帥,伊萬離任。洋帥薪資成績揭秘。
在最近的一次風波中,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的主帥伊萬走下了他的崗位,被官方宣布正式下課。這無疑是足球界一次重大事件,對于球隊、球迷和媒體來說都是一件引人關注的事情。在伊萬之前,中國足球曾經歷過十一位外籍主教練的領導。這些洋帥的到來,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為了給中國足球帶來新的戰術和比賽層面的新內容。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這些洋帥的薪資和帶隊成績。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匈牙利的約瑟夫成為了中國男足的第一位外籍主帥,并且他的付出完全是無償的。由于當時的歷史原因和各種限制,中國男足并未能在國際大賽中取得顯著成績。
隨后,施拉普納在1992年至1994年間執教中國男足,他的薪資為18萬美元。在他的帶領下,中國隊在亞洲杯上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雖然之后的世預賽中國隊未能出線,但施拉普納的執教經驗還是得到了廣大球迷的認可。
霍頓接替了施拉普納的位置,同樣以18萬美元的薪資執教了一段時間。他帶領球隊在亞運會上取得了亞軍的好成績,但未能幫助國奧隊躋身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最終被解雇。
米盧在2000年至2002年間執教中國男足,他的薪資為25萬美金。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男足成功殺入世界杯,雖然未能小組出線,但已經實現了中國足球的一大夢想。
在這之后,多位洋帥如阿里漢、福拉多、杜伊科維奇、卡馬喬、佩蘭等人都曾執教過中國男足。盡管他們都有一定的執教經驗和實力,但都沒能帶領中國隊取得理想的成績。其中卡馬喬的薪資高達2800萬人民幣,但他上任后的表現并不理想,最終以5000萬的賠償金下課。
在這些洋帥中,阿里漢的帶隊成績最為出色,他帶領中國男足在2004年亞洲杯上取得了亞軍。而法國人佩蘭則帶領球隊殺入亞洲杯的八強。然而這些洋帥的到來并沒有帶來明顯的改變,國足的成績一直都在穩步下滑。
近年來最受關注的洋帥無疑是里皮。他在2016年至2019年間執教國足,薪資高達2億人民幣。在里皮的領導下,中國足球進入了全面歸化球員的時代。但里皮卻面臨著難以將戰術意圖融入球員表現中的問題,最終選擇辭去主教練職務。
在里皮之后,國足又聘請了揚科維奇和伊萬科維奇兩位塞爾維亞籍的主帥,但球隊的成績卻始終沒有任何起色。從1954年到現在,國足歷經了十二位洋帥的執教,共計支付了超過3億人民幣的薪資。然而在世預賽第二階段比賽中,中國男足在客場0-1不敵印尼的慘敗記錄更是讓球迷無法接受。
如今,足協方面即將開啟新一輪的選帥工作。我們期待即將到來的第十三位洋帥能夠為國足帶來新的改變和突破。但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希望國足能夠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為中國足球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