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錯判,中超昏哨頻現,球隊獲利多次更需警惕。
近日,中國足協官方網站發布了一份關于最新一期爭議判罰的評審報告。報告中特別針對上周中超聯賽的一場引人注目的比賽的判罰爭議給出了最終結果。
那是一場浙江隊與上海海港隊的激烈對決,雙方在常規時間的最后關頭仍保持2比2的平局。浙江隊在比賽的角球發出前,存在明顯的犯規行為,然而裁判并未當場吹罰。在角球后,比賽繼續,浙江隊最終成功打進一球。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進球卻因視頻助理裁判(VAR)介入的時機與方式不當被認定為無效。這一誤判導致浙江隊在比賽最后關頭艱難地扳平了比分,否則他們可能連這一分都無法保留。
對于這一事件,足協的回應表明了他們對于問題的處理態度,沒有回避浙江隊的申訴,進行了公正的平反。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頻繁出現的明顯錯判和漏判問題。這些情況已經持續幾個賽季,中超裁判的水平顯然未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中國足協是時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來改進這一問題。
更重要的是,這種爭議判罰對于一些球隊的不公正對待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凸顯的問題。此次的誤判直接導致了衛冕冠軍上海海港隊在比賽中的獲益。如果該進球未被判為無效,上海海港或許在比賽中不會拿到任何分數。而這種爭議判罰的問題并不是一兩次發生在上海海港身上。這不僅可能改變了單一場比賽的走向,而且長期下去會直接影響到球隊在賽季的冠軍爭奪以及保級過程中地位。
對于中國足協來說,雖然進行了爭議判罰的評審和裁定工作,但這僅僅只是第一步。要真正減少或杜絕爭議判罰的發生,足協必須對裁判員進行更深入的培訓。尤其是一些裁判員連何時使用VAR介入的規則都理解不清,他們應該被考慮從裁判崗位上剔除。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超聯賽的公平公正,讓每一場比賽都充滿懸念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