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20年多次換帥,名帥難留成效,今次省下違約金。
**克羅地亞主帥黯然離任**
在6月14日凌晨的北京首都機場,克羅地亞籍教練伊萬科維奇帶著行李箱,悄無聲息地飛往多哈。這位老頭沒有得到任何的送行鮮花和官方通告,僅留下一份冷冰冰的解約函。原是國足主帥的他在國際足球比賽前的資格賽中被淘汰出局后,與國家隊的合同也隨之自動終止。這一離任,成為近20年來第14位卷鋪蓋走人的國足主帥,令人驚訝的是,他無需支付任何違約金。
回顧國足主帥的換帥歷史,可以說是一部世界足球名帥的敗走紀錄。從2002年的米盧帶領“快樂足球”沖擊世界杯后飽受爭議,到2011年卡馬喬以西班牙名帥的光環空降后卻因慘敗于泰國而匆忙逃離,再到2019年里皮老爺子再次執教后因不滿而摔話筒。如今伊萬科維奇在面對0-7慘敗于日本后,雖淡然表示“這就是足球”,但他的離去也象征著一段歷史的結束。
這些教練真的都是水貨嗎?卡馬喬曾帶領西班牙隊在世青賽上獲得亞軍,里皮在尤文圖斯時曾叱咤歐冠,伊萬科維奇更是將伊朗隊調教成亞洲準一流球隊。然而,他們在中國卻常被冠以“戰術僵化”和“臨場遲鈍”等負面評價。這并非是教練的問題,而是中國足球的困境太過復雜——青訓斷層、聯賽虛假繁榮、足協政策多變。
每次換帥都像是一場瘋狂的購物狂歡。足協在轉會市場“剁手”,球迷在直播間“種草”,媒體則大肆“造勢”。然而,問題的真正根源在于整個足球工業鏈的集體擺爛。從足協到俱樂部,從教練到球員,每個人都在上演著“皇帝的新衣”式的掩飾和自欺欺人。
對于這次伊萬科維奇的離去,雖然足協的合同中增加了“成績不達標自動解約”的免責條款以節省幾百萬歐元的違約金,但這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例如:如何建立一個完整的青訓體系?如何填補金元足球退潮后留下的天坑?反觀鄰國日本和越南的足球發展路徑——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努力、以及在青訓上的投入,中國足球似乎總是迷失在不斷更換戰術和風格的路上。
諷刺的是,盡管每次換帥都伴隨著“從零開始”的口號,但這個“零”從未真正到來。球員依然是那些球員,問題依然存在——停球技術差、體能不足、心理素質薄弱等。伊萬科維奇帶隊輸給日本的比賽,表面看是戰術失敗,實則是整個中國足球體系的深層次問題。
當伊萬科維奇拖著行李箱登上飛機后,中國足球再次迎來了“后教練時代”。而在這個時代里,球迷的狂歡、媒體的指責、足協的物色新替罪羊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歷史告訴我們,不解決青訓、聯賽和管理等根本問題,換再多的教練也只是重蹈覆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