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球員薪水較低,日韓球員薪水較高,非因能力不足。
近日,前國腳徐亮在直播中關于中超球員薪資的言論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他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前中超球員的薪水已經降至日韓球員的三分之一水平,如果再繼續降低,或許將無人愿意踢球。乍聽之下,這個觀點似乎頗具道理。職業球員的生涯短暫,依賴青春去爭奪勝利,薪資自然是他們付出與未來生活保障的重要體現。過低的薪酬可能會打擊青訓的積極性,進一步影響人才儲備。
然而,深入思考后我們不難發現,球員的薪資與他們的能力、競技水平之間的聯系才是問題的核心。從現實數據來看,與日本頂級球員年薪的約1750萬人民幣相比,韓國頂尖球員的年薪也達到約740萬人民幣,而中超本土球員的稅前年薪上限卻僅為500萬人民幣。這一巨大的差距背后,實際上反映了雙方競技水平的巨大鴻溝。
在國際賽場上,中國國家足球隊的表現已經跌至亞洲三四流水平,與日韓兩國的足球實力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仡?025年世預賽亞洲區18強賽,國足表現不盡如人意,早早地退出了美加墨世界杯的爭奪。反觀日本和韓國球隊在世界杯、亞洲杯等大賽中屢創佳績。日本隊多次闖入世界杯16強甚至八強,韓國隊也是世界杯的??停趤喼拶愂轮姓宫F出強大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中超聯賽的整體技戰術水平也明顯落后于日韓聯賽。據《足球》報記者陳永發文指出,至少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中超本土球員的能力難以有顯著提升,甚至可能進一步下滑,外援的質量也難以實現質變。對比亞冠精英聯賽,中超在比賽節奏和技戰術表現上存在不小的差距。雖然比賽在小區域內對抗激烈,但整體強度并不高,節奏慢成為了致命的弱點。當面對日韓球隊時,中超球隊更多地采用低位防守戰術,難以進行全面對抗,這歸根結底是由于技戰術水平的不足以及球員能力的欠缺。
再看個體球員的表現,當本土球員在中超賽場上的表現無法令人眼前一亮時,談論高薪無疑缺乏底氣。雖然本賽季中超有王鈺棟等年輕球員嶄露頭角,但總體來說,本土球員在與外援的競爭中仍處于下風。以射手榜為例,前10名中除了王鈺棟外均為外援。在進攻創造力、防守穩定性等方面,本土球員與高水平的外援仍存在明顯的差距。如果拿著高薪卻無法在比賽中展現出與之匹配的實力,這樣的薪資結構顯然是不合理的。
從足球的發展規律來看,球員的薪資應該反映其能力和市場價值。在歐洲五大聯賽中,頂級球星的高額薪水是基于他們頂級的球技、決定比賽勝負的能力以及為俱樂部帶來的冠軍榮譽和商業利益。他們在歐冠等高水平賽事中的表現是支撐其高薪的重要依據。相比之下,中超球員在亞洲賽場上的表現尚且難以令人信服,又有什么理由要求與日韓球員看齊的薪資呢?
當然,降薪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徐亮所擔憂的是過低的薪酬可能會讓家長不愿送孩子踢球,從而影響青訓的根基。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無法找到解決方案。關鍵在于建立合理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薪酬應與球員的能力和表現掛鉤,有能力、有成績的球員自然應獲得高回報;同時要加大對青訓的投入、提高青訓教練待遇、完善青訓體系以激發更多孩子對足球的熱情和信心。
面對中超球員薪資是日韓球員三分之一的現狀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市場調節的結果。在指責薪資低之前球員們更應該反思自身能力是否達到了高薪的標準。只有不斷提升能力在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才能贏得高薪水也才能贏得球迷的尊重和認可。對于中國足球而言從青訓抓起提高整體競技水平是當務之急只有這樣中超聯賽和球員的價值才能真正提升實現薪資與能力的平衡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逐步走向世界足壇的舞臺中央展現出中國足球的實力和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