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玩梗,地域文化與體育競技的融合
這兩天,一場名為“蘇超”的賽事在輿論場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具體來說,所謂“蘇超”其實指的是江蘇省首屆城市足球聯賽。由江蘇省體育局與各設區市政府聯手打造,江蘇13個設區市各派一隊參賽,這一賽事被網友們戲謔地稱為“蘇超”。
這一賽事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不僅令江蘇球迷熱血沸騰,更是引得全國觀眾紛紛圍觀,網絡上更是掀起了一場玩梗大賽。常州隊的接連失利引來網友調侃,蘇州與無錫的比賽則被球迷總結為“蘇州保住了太湖,無錫保住了機場”等妙語。徐州與宿遷的比賽被戲稱為“楚漢之爭”,南通和南京的較量更是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盡管從競技水平來看,“蘇超”或許并不算高,參賽者既有職業球員,也有業余球員如個體工商戶、大學生和高中生等。但這場賽事卻精準契合了江蘇的地域文化,體現了江蘇特有的“散裝特征”——經濟發展均衡、文化底蘊各異、市民自我認同感高等特點。因此,“蘇超”在短時間內迅速走紅。
官方數據顯示,前兩輪場均上座人數已達到8798人,超過了同期中甲聯賽的水平。話題#江蘇城市聯賽#在社交平臺上的播放量更是破億。這一現象級的賽事成為了地域文化和體育競技的美妙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蘇超”不僅僅是一場足球賽。各參賽城市還以此為契機,推動文旅消費。比如常州和揚州比賽前兩天,常州便向揚州發出“城市邀約”,吸引游客;鎮江和宿遷比賽期間,鎮江的A級旅游景區對宿遷市民免費開放。據統計,已有超過18萬名球迷參與其中,這些球迷的“走街串巷”也為各地的文旅帶來了不小的助力。
“蘇超”之所以能夠火遍全國,不僅是因為組織了一場高質量的比賽,更重要的是它建筑在江蘇民間文化的土壤之上。長期以來,江蘇的網絡段子以“散裝”為特征,與體育競技產生了共鳴。這種特有的“敘事結構”讓“蘇超”變得如此獨特。
正因為“蘇超”的民間屬性,它展現出了蓬勃的生命力。無論是吸引觀眾上座率,還是關聯文旅,都展現了其多元化的魅力。在這個層面,足球比賽已經超越了體育的范疇,成為了一種“復合體”。觀眾無論是喜歡足球、支持城市還是圖個熱鬧,都可以在“蘇超”中找到自己的樂趣。
展望未來,相信在“蘇超”的帶動下,會有更多地方躍躍欲試、試圖效仿。雖然江蘇的地域文化具有特殊性,但其他地方同樣可以從中汲取經驗、發掘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優勢。近些年,像村超、村BA、龍舟競渡等地方性賽事也取得了出圈效果,這都是因為它們精準契合了地域特征、引發了民間熱情。
因此,“蘇超”給我們的啟示是:無論是體育賽事還是大眾活動,都應給民間文化留下更大的空間、信任民眾的內在體育熱情和娛樂精神。相信在切磋與參與中人們會創造出更大的驚喜這也是對所有地方性賽事和活動的期待和祝愿。
值班編輯古麗提醒您:星標“新京報”,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點擊“在看”,分享這一熱點事件。讓我們共同期待更多精彩賽事和活動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