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2國足全運會選才,跳級入選,體制內夢想成真!
對于中國足球而言,特別是男足領域,全運會歷來是一個復雜且充滿挑戰的賽事。盡管它有時會與球員的長期發展計劃產生沖突,但不可否認的是,全運會同樣擁有其利弊共存的特性。
近期,U22男足國家隊公布了新的集訓名單,準備迎接新一輪的比賽。然而,這卻與全運會的備戰工作產生了沖突。結果導致U22國足的訓練計劃不得不為全運會讓路,部分球員被調去為各自的省份備戰全運會。在這樣的情況下,U22男足不得不從更低的年齡段挑選球員來補充陣容。
然而,全運會的好處也正體現在這里。它不僅為那些對全運會有需求的球員提供了舞臺,同時也為更年輕的、對國字號有需求的球員提供了機會。像向余望、艾菲爾丁、徐彬、李昊等熟悉的名字出現在U22國足名單中,他們無疑是國足的未來希望。
另一方面,一些U20年齡段的球員因入選各自省隊,需要備戰全運會,未能入選本次的U22國足名單。例如依木蘭、陳澤仕、彭嘯等球員。盡管他們在其他隊伍中是適齡球員,但在國足的賽程安排上,他們不得不暫時讓路給全運會。
而對于全運會男足U20組別的預選賽,將于5月27日在全國三個賽區正式打響。在賽程沖突之下,U22國足必須妥協,但這反而為一些沒有全運會任務的年輕球員提供了機會。比如長春亞泰的賀一然和蘇州東吳的王一凡,還有從更低年齡段選拔上來的超新星魏祥鑫、布尼亞明等。他們的加入為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全運會對球員們來說還有另一層意義。很多球員需要這樣的舞臺來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他們希望通過在全運會上的表現,為退役后的生涯鋪平道路。即便不能繼續踢球或做教練,如果能代表自己的省隊在全運會上取得好成績,他們未來退役后仍有可能進入當地體育系統。雖然男足球員對進入體育系統需求不大,但依然有部分球員愿意走這條路。
同時,當有球員被調去參加全運會時,自然會有新的力量補充進來。像魏祥鑫、布尼亞明這樣的年輕球員,即使跨了三個級別也能入選U22國足,對他們而言是一次極大的鍛煉和肯定。他們渴望的并非全運會這樣的舞臺,而是真正的國字號國際比賽。因此,盡管全運會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它的存在確實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