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球員"辱華",道歉敷衍,引眾怒,生涯遭劫
吃中國飯卻罵中國人的現象,在部分外國人中也存在。針對這種問題,人們常常感到疑惑,是否是因為這些外國人在中國賺錢太過容易,才導致了他們的行為舉止。
在7月14日這個備受矚目的日子里,中甲俱樂部蘇州東吳迎來了一位備受期待的“內援”球員——黑人前鋒米高。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他,直接成為了團隊的王牌球員。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米高在短短的48小時后,竟然用喇叭以英文進行辱罵,親手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樣的行為令人震驚,也讓俱樂部高層感到無比的失望和憤怒。
蘇州東吳俱樂部在簽約時豪擲千金,簽下了這位年輕的、擁有海外訓練背景的潛力新星米高,而他的“內援”身份使得他不占用外援名額。按照常規邏輯來看,這樣的引援無疑是俱樂部的一次精妙之舉,他具有成為未來幾年戰術優勢和資產的可能。
然而,一切的商業構想在一場比賽后被徹底擊碎。7月15日,在東亞杯中國男足對陣中國香港隊的比賽中,米高作為香港隊隊員出場。他拿出一個喇叭走向中國球迷所在的看臺,用極其刺耳的英文辱罵了球迷。
這個刺耳的詞像一把淬毒的匕首刺向了球迷的心臟,也像一顆數字炸彈在中文互聯網上引爆。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病毒式傳播,引起了公眾的憤怒和譴責。
面對輿論的洪流和球迷的憤怒,米高試圖進行解釋和道歉。然而他的解釋和道歉顯得蒼白無力,被認為缺乏誠意和狡辯。這進一步激怒了公眾,他的名字從中甲俱樂部的“資產”變成了迫在眉睫的品牌危機。
俱樂部也迅速反應,果斷地啟動了解約程序。由于米高的惡劣行為已經突破了俱樂部的底線,他們有正當理由進行解約。而俱樂部法律層面占據主動地位的一個原因便是與米高的簽約時間較短,手續尚未全部完成簽字。因此,在解約的執行過程中幾乎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礙。
從簽約到解約,米高的中甲生涯甚至沒能堅持過一個完整的周末。他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短命”的,但沒有人會同情他。他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這一事件不僅僅是一份合同的終止,更是對米高在中國內地足球市場的一次徹底清算。經歷了如此嚴重的公共事件后,他的名字在中國內地足球市場事實上已經被判了“死刑”。他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職業風險和法律責任。
從萬眾期待的“王牌”到人人喊打的“棄子”,有時真的只需要一個不理智的瞬間和一句無法被原諒的言論。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們,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友人,我們都應尊重彼此、共同進步,絕不能讓任何一時的沖動毀了長期的努力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