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招賢,為何六場零分?國足之謎,足協之錯?
在本次東亞杯的比賽中,中國國家足球隊遭遇了0:2的完敗,連續兩場失利,這樣的結果似乎在預料之中。盡管我們內心仍抱有一絲期待,希望奇跡能夠出現,但面對現實,這一切的幻想都如泡沫般破滅。
在比賽中,我們甚至無法奢求出現“退而求其次”的戰術亮點,或是個別球員的精彩發揮。每一場比賽,每一名球員的表現都未能達到大家的期望。尤其是歸化球員塞爾吉尼奧的表現,更是讓人感到費解。
回顧他在場上的表現,首戰韓國時替補登場34分鐘,雖然有一次長途奔襲的精彩表現,但最后的臨門一腳卻高出橫梁。而在對陣日本隊的比賽中,他僅替補登場13分鐘,嘗試了兩次過人,再無其他亮眼表現。自從歸化成功并具備上場資格后,他的出場時間并不多,包括戰沙特、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巴林等比賽,只有面對印尼時是首發并打滿全場,其他比賽中場均只有40分鐘左右的時間。遺憾的是,他并沒有為這些比賽貢獻任何進球或助攻。
塞爾吉尼奧的轉會費和安置費用加起來,其身價已接近200萬歐元,轉會費也達到了近300萬。對于一名30歲,且職業生涯開始走下坡路的球員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投資。然而,從世預賽到東亞杯,塞爾吉尼奧在場上的表現始終未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與他在聯賽中的表現相比,簡直是兩個人。有時他的表現甚至不如我們土生土長的本土球員亮眼。
論能力,塞爾吉尼奧應該強于絕大多數同位置上的本土球員。那么,他為何始終無法發揮出理想的作用呢?這究竟是主教練不會用人,還是足協一開始的歸化決策就有誤呢?盡管伊萬科維奇和久爾杰維奇兩位主教練都給他提供了上場的機會,但他始終未能兌現大家的期待。
嚴格來說,塞爾吉尼奧是中國足球第二批歸化的對象。足協對于此次歸化對象和政策準備得非常充分,然而他的實際表現卻像是給足協一記響亮的耳光。球迷對于這種情況的評價十分深刻且真實:“原來,歸化塞爾吉尼奧就是為北京國安準備的,與國足沒有半毛錢的關系。”這句話雖然含有生氣和調侃的成分,但卻實實在在反映出了問題的核心。
在北京國安隊,塞爾吉尼奧的加盟極大地提升了前場戰術配合的效率,加強了從后腰到前腰乃至鋒線的實力。但在國足中,他卻徹底啞火了。這其中的原因并不難理解,畢竟隊友不同、對手不同,所展現出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更具體地說,塞爾吉尼奧在國安隊身邊的是達萬、古加、法比奧等外援和國腳級球員,而國安也是聯盟中的強隊之一。在這樣的環境下,他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而在國家隊,他身邊的隊友實力相對一般,面對的對手又是國足難以占優的勁敵。更重要的是,塞爾吉尼奧的主要特點是需要隊友給他吸引牽制,制造傳球空間,是一個體系球員。然而我們國足球員的能力有限,無法為他創造出這樣的機會,因此他的能力顯得非常平庸。
事實上,國足需要的是像小奧斯卡、克雷桑這樣的單打能力極強的球員,一個人就能吸引對手兩三人的防守,為其他球員制造穿插空間。但無論怎樣,塞爾吉尼奧已經是國足的一員了。他需要抓住未來的每一次機會展現自己身為“歸化球員”能力強的一面。否則的話,無論是他自己的遺憾還是足協的失望都會難以避免。
即將到來的東亞杯最后一戰,國足將迎戰中國香港隊。這應該是塞爾吉尼奧歸化成功之后遇到的最弱的對手了。如果在這場比賽中他仍然無法展現出亮眼的表現或獲得首發的機會的話那么他將面臨更大的質疑和壓力。因此他需要珍惜這次機會證明自己和足協的決策是正確的展現出自己真正的實力和能力來回報大家的期待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