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差距明顯,需換血重整中國足球
在面對一場預知可能會失敗的比賽時,國足的應對策略與以往有所不同。從與韓國的比賽被壓制到與日本的較量展現出改變,這一轉變的背后是教練久爾杰維奇的戰略調整。
當面對實力強大的韓國隊時,久爾杰維奇采取了更為進攻的戰術,期望通過攻擊來尋找破綻。然而,由于中國隊的中場球員高天意和黃政宇在場上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導致戰術未能有效實施,整個隊伍的陣型被韓國隊切割,攻防兩端都顯得混亂無序。這一場讓久爾杰維奇認識到了現實:以中國球員的當前水平,實行以攻代守的策略是行不通的。
因此,當面對日本隊時,國足的戰術思路變得明確——先穩固防守,采取541的陣型。雖然開場時國足試圖采用蹲坑式的防守方式,但由于日本隊的密集防守和快速反擊能力,使得國足的防守出現了漏洞。然而,久爾杰維奇迅速調整戰術,要求隊員們更多地參與搶斷,使比賽變得更加激烈。
在調整后的比賽中,雖然中國隊與日本隊的技戰術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但至少在場上能夠打出一些有威脅的進攻,偶爾也能夠配合出一些有威脅的傳球和射門。這表明國足在這場比賽中有了更多的戰術執行和團隊配合。
然而,這支國足隊伍在技戰術層面仍存在不少問題。許多球員在場上顯得不夠自信,不敢承擔責任,傳球時顯得十分緊張。這與中國足球的輿論環境以及球員的能力水平有關。即便面對比中超節奏更快的J聯賽球員,這些球員也顯得力不從心,無法適應高強度的比賽節奏。
此外,盡管有個別球員如王鈺棟等被寄予厚望,但在整體隊伍中仍顯得孤立無援。目前的中國隊中場球員高天意、徐新的傳球失誤率較高,而朱辰杰、蔣圣龍等后防球員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這批從小就在比賽中輸多的球員,未來將成為國足的中堅力量,中國足球的崛起之路仍然漫長。
面對現實,中國足球需要從基礎抓起,提高球員的基本功和戰術素養。同時,也需要改變輿論環境,給予球員更多的支持和鼓勵,讓他們能夠在比賽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水平。只有這樣,中國足球才能夠逐步走向成熟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