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換帥引熱議,期待新帥明辨是非,助力球隊成功。
在6月26日晚上,中國足球協會正式對外宣布了令人震驚的消息:國家隊主教練伊萬科維奇不再擔任主帥一職,由久爾杰維奇暫時擔任代理主帥,負責出戰東亞杯。這一變動立刻引起了廣大媒體和球迷的關注。
資深記者裴力在分析中表示,在中國的足球歷史中,代理主教練的角色通常都是過渡性質的,并沒有太多成功的案例。裴力認為,中國國家隊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建隊策略。在接下來數年的發展中,要特別注重后腰等位置的球員培養,通過一系列的高水平熱身賽來逐漸形成戰斗力。雖然久爾杰維奇具備一定的執教能力,但由于缺乏執教成年國家隊的經驗,他可能并不是一個長期可行的解決方案。
記者甘慧則指出,隨著伊萬科維奇的離開,接下來在東亞杯上,申花隊的球員可能會被大量征召。而程文莉則從歷史的角度出發,回想起過去那些在國足歷史上有名的“維奇”系列教練,她表示人們應該懷念像博拉-米盧蒂諾維奇這樣的成功教練。
趙宇則從選帥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當初選擇伊萬科維奇就是一個錯誤。他不僅價格不菲,而且能力有限且有些過時。趙宇建議未來的選帥工作要更加慎重,最好選擇45歲到55歲之間具有先進理念和學習能力的教練。
肖赧則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前的問題并不只是教練的問題,而是一種長期累積的矛盾。多年來,國足的“癥結”一直存在,而解決它并不需要過多的研究和學習。
陳華則從具體比賽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從40強賽開始,伊萬科維奇的執教就充滿了混亂和問題。無論是面對新加坡還是泰國,他的表現都令人失望。國足的出線更多是依賴于其他隊伍的“恩賜”,而非自身實力的提升。這種毫無作為的主教練,相較于繼續執教參加更高層次的比賽,下課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他甚至直言,即使讓本土教練如沈祥福、王寶山、高洪波、吳金貴等人來帶隊,在面對日本隊的比賽中也不會輸得如此慘重。
總的來說,這次中國國家隊的換帥風波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人們期待新的主帥能夠帶來新的變化和希望,幫助中國足球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