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余隊虐球迷,職業隊笑對戰?蘇超真相令足協不安。
老鐵們,最近大家有沒有發現,蘇超聯賽突然間成了眾人議論的焦點?前有資深的國腳前輩在鏡頭前直言不諱地表示:“蘇超冠軍隊的實力,跟咱們國足比起來,恐怕還不夠看?!本o接著,又有媒體大V吐槽蘇超如今變成了一個全民玩梗的場所,誰還談戰術啊。甚至就連解說席上,也有人對蘇超球員的體能、技術和職業隊相比較,調侃說“差著八丈遠”。這究竟是怎么了?一個業余聯賽怎么會招來這么多非議呢?今天咱們就一起深入聊聊這背后的門道。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蘇超比賽現場的有趣現象。在常州藍之翼這樣的隊伍比賽時,即使他們場場輸球,但終場哨響后,球迷們非但不罵街,反而還在看臺上扯著嗓子給球員們加油鼓勁。有球迷拍下了視頻,描述道:“球員謝場時腿都在抖,有個后衛抽筋了還硬撐著跟我們鞠躬,這時候誰還在乎輸贏???”這種場景若是放在國足比賽中,恐怕是顛倒過來的——贏了球都會被挑出毛病,輸了球更是滿場噓聲。這讓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輸球,為何待遇卻如此不同?
一位前國腳曾說過,蘇超的技術再強也比不過職業隊。這話我們承認,業余球員和國足這種專業隊伍相比,技術體能方面確實存在差距。但問題的關鍵在于,球迷們真的只看重技術嗎?深入思考一下,我們不難發現,像常州隊那樣的球員,在落后的時候是如何拼搏的?上周有一場比賽,他們0:3落后,前鋒王磊帶傷堅持了70分鐘,后來被擔架抬下場時還向觀眾比心。這種拼勁兒在國足比賽中還能看到嗎?以前的國足或許有這樣的精神,但現在呢?
再來看一個對比。有位前國腳在直播中抱怨中超球員薪水太低,只有日韓球員三分之一。他特別提到“本土球員頂薪500萬”,這數字聽起來其實不低。但你看看蘇超的球員們吧。南京鐵虎隊的中場李哲,白天在工地開塔吊,晚上騎電動車40分鐘去訓練,一場球補貼才200塊。人家這樣的生活狀態和工作環境,卻依然保持著對足球的熱愛和拼搏精神。更令人感動的是,蘇超的球員們在比賽中從不戴護具。有一次后衛張宇為了堵搶眼被球擊中肚子,他疼得躺在地上卻依舊面帶笑容地說:“反正沒工資,疼也得笑著踢。”這種對足球的純粹和熱愛,球迷們能不感受到嗎?
這件事不僅僅關乎球員的心態問題。隨著蘇超越來越火,一些人的心理失衡也在加劇。當初足協想“指導”蘇超時,竟被蘇超方面直接拒絕。這其中涉及到的不僅僅是面子問題還有真金白銀的利益關系。以前中超火爆時恒大冠名費高達1.5億但在2023年整個聯賽總收入卻只有5個億贊助商流失率高達80%。而蘇超卻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去年京東投入了3000萬贊助費而抖音直播的場均觀看人數更是高達500萬比國足世預賽的收視率還要高。這樣的對比之下足協怎能不心急?
歐洲的足球體系與我們有所不同英超足總只占股5%主要致力于青訓服務而我們這里足協從中超分紅就拿了1.8億但卻被曝青訓經費一年才500萬。更諷刺的是蘇超球隊自己籌錢建了12個免費球場而我們的足協卻把奧體中心的訓練場租給房地產商當停車場。這樣的對比之下蘇超拒絕“指導”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球迷們的需求很簡單他們只關心誰在場上拼盡全力誰踢得賣力他們就會為誰叫好。蘇超球員可能技術不夠精湛但他們把足球當作一種熱愛而不是生意。像徐州隊的前鋒陳凱他是個快遞員為了踢比賽經常半夜送完件加練膝蓋都磨出了繭子但他依然堅持著他說:“掙得少但踢得痛快比那些拿高薪混日子的強。”這樣的話從一個業余球員嘴里說出來難道不讓人深思嗎?
現在有人說蘇超招黑是因為“威脅到了專業體系”但反過來想一個業余聯賽為何能戳中這么多人的痛點?不就是因為它照出了某些地方的“專業”變了味嗎?當足球變成了一種賺錢工具當球員把高薪當作理所當然當管理者只盯著商業分成時球迷自然會用腳投票——誰真心對待足球他們就支持誰。更值得關注的是蘇超帶火了民間足球熱如今南京、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