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19品牌混戰,贊助費300萬,誰值得投資?
作者|黃雨佳
“散裝省”江蘇的蘇超聯賽在過去的這個月中火爆出圈,這不僅僅是一場草根賽事的勝利,更是一次地域文化的熱潮。在這場以“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為口號的賽事中,江蘇省內各城市的競技熱情與文化特色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蘇超聯賽的火爆,得益于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完美結合。江蘇十三座城市的經緯度與緯度之間,雖然經濟實力相仿,但卻有著你爭我奪、不相上下的競爭態勢,這樣的環境為蘇超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文化土壤。而網友們總結出的“天時、地利,人不和”的原因,更是為這場賽事增添了無數的話題與熱度。
蘇超的爆火,帶來了商業價值的飛速提升。從最初的本土企業占主導,到后來的京東、伊利等大牌企業的爭相贊助,蘇超的贊助商數量與類型都在迅速擴張。京東、伊利兩大巨頭的加入,更是將蘇超的熱度推向了新的高度。贊助商的數目從賽事開始的6家迅速增長到19家,而贊助商的類型也從本地的銀行、保險延伸到了全國性的大企業,再到快消、衛浴等各領域品牌。這其中的商業潛力巨大,有預估指出整個“蘇超”賽季有望創造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綜合經濟效益。
面對這股潑天的流量,贊助商們如何將熱度轉化為品牌價值,成為了他們關注的焦點。對于早期入局的本土企業來說,他們選擇的是“順勢而為”,利用比賽本身的曝光度來提升品牌知名度。而江蘇銀行作為總冠名商,更是線下線上雙管齊下,從球場LED大屏到球衣、門票等各處都能看到其品牌標識。而在蘇超的熱度催化下,江蘇銀行的年輕客群和存款都有所增長。
面對洶涌而來的流量和品牌營銷的巨大空間,一些后來加入的企業則選擇更加主動的營銷策略。比如洋河這個酒業巨頭,在非賽事贊助商的情況下,選擇通過“文旅+贈酒”的方式吸引客流。他們為客場球迷提供免費的景區游覽和特色小酒,既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也實現了品牌與城市之間的文化綁定。
京東和伊利兩大巨頭更是玩轉了線上線下營銷的新玩法。他們緊跟互聯網趨勢,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玩梗營銷的海報和活動。比如京東的“場上十三太保,場下京東管飽”和伊利的“和蘇大強官宣了”等廣告語,都巧妙地結合了地域特色和產品特點,將公眾的注意力從賽事本身轉移到了品牌身上。
除了這些主流的贊助商外,其他如中興、安井等企業也在尋找自己的營銷新玩法。他們或許在模仿前輩們的成功經驗,或許在嘗試自己的獨特策略。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在這場流量大戰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目前,蘇超的第二批贊助商剛剛入局不久,后續還有更多的大牌如理想、小米、肯德基等是否會加入這場營銷大戰?他們的營銷策略會如何創新?贊助商們在這場流量盛宴中能分得多少杯羹?這些問題的答案都還待揭曉。但無論如何,蘇超這場“草根”賽事已經不僅僅是體育的狂歡,更成為了一次商業與文化的完美融合。而這一切的背后,都是源于那句“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的口號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與地域情感。
一分鐘速讀全文
江蘇業余足球賽蘇超火爆網絡,因搞笑段子和地域梗吸引大量關注。贊助商爭相入局,席位價格飆升至300萬。贊助商營銷手段多樣,有的躺著吃紅利,有的玩梗高手線上線下齊發力。江蘇銀行等本土企業順勢而為,洋河等后來者玩轉文旅營銷。京東伊利等大牌更會玩,迅速搶占流量紅利。后續更多企業加入PK營銷玩法,蘇超的商業價值與文化影響力將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