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大棋局:低價門票引爆65億消費!
夏夜,南京五臺山體育中心被細雨的絲線輕輕覆蓋,但這并未能阻擋住15669名球迷的激情吶喊。在這片賽場上,南京隊與無錫隊的激烈對抗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四周的空氣中,不僅彌漫著比賽的緊張氣氛,還有從周邊餐館飄出的鹽水鴨的誘人香氣。場外,酒店的大堂被各式各樣球衣的旅客擠得滿滿當當。
這并非是職業聯賽的盛大場景,而是一場門票價格低至9.9元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這場看似普通的比賽,卻出乎意料地吸引了超過18萬觀眾涌入球場。端午期間,場均上座率更是突破了萬人大關,這個數字遠超過了同期中甲聯賽的6500人。
更令人矚目的是,江蘇在短短的端午假期內的文旅消費數據。據銀聯商務數據展示,兩天內,江蘇異地文旅消費總額高達65.57億元,占全國總額的10.8%。而這股熱潮的核心驅動力,正是“蘇超”聯賽。
“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這句球迷間的調侃,揭示了“蘇超”聯賽火爆的靈魂。以“身份證屬地”為唯一參賽資格,516名球員中包含了教師、程序員、高中生,甚至還有職業球員,他們同場競技,徹底點燃了球迷的歸屬感。
在常州與揚州的對陣前,網友們就將兩地的特色美食——炒飯,P成海報,形成了所謂的“炒飯德比”。常州體育局順勢推出的9.9元“門票+蘿卜干炒飯”套餐,更是讓門票瞬間售罄。這樣的結果導致常州蘿卜干線上銷量翻倍,揚州炒飯的搜索量也暴漲,仿佛連球場外都彌漫著炒鍋的煙火氣。
每當南京隊進行比賽時,鹽水鴨的搜索量就會周增74%。當南通隊領跑積分榜時,當地的早茶搜索量更是飆升367%。這種賽事結果與地域特產消費的掛鉤,讓情緒成為了消費的導火索。
各地政府也巧妙地接住了這股流量。常州宣布端午假期全市40家A級景區對揚州市民免票,這一舉措吸引了近萬揚州游客涌入恐龍園,三日內的接待量更是超過了15萬人次。鹽城地區的“觀鳥+觀賽”套餐預訂量也突破了2萬單。南京則為持有球票的觀眾提供購物、住宿、餐飲的三重折扣,五臺山周邊的酒店一房難求。
“蘇超”的火爆不僅意外地盤活了江蘇的“沉睡資產”,也改變了人們的觀念。過去十年,江蘇新建了30余座專業球場,但卻因為賽事稀缺而長期閑置。而這次聯賽采用主客場制,迫使各市啟用大型場館。從徐州奧體中心迎來破紀錄的觀眾數量,到南通隊將主場遷至萬人球場,再到蘇州啟用國際級專業足球場,“蘇超”用低票價策略撬動了全局消費。
盡管票價低廉,但觀眾群體卻十分廣泛,學生、老人、外賣員等群體占據了四成的觀眾席。一位在雨中觀看比賽的南京父親感慨道:“終于有全家都能看得起的比賽了!”這表明,“蘇超”聯賽不僅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盛宴。
然而,“蘇超”的野心遠不止于此。江蘇省文旅廳圍繞賽事發布了1800項文旅活動和1300項惠民政策,構建起一個以賽事為核心的“一日參賽、多日停留”的消費網絡。各市文旅局長們更是親自上陣拍攝短視頻,以吸引更多游客。據預測,這個“蘇超”賽季的創收甚至能超過3億元。盡管每個城市分到的收入有限,但那9.9元的門票只是這鏈式反應的第一張骨牌。
在這個文旅盛宴中,“蘇超”聯賽不僅是一場體育競賽,更是一次成功的地域文化營銷。從這場比賽中不難看出,低門檻才能吸引真流量。拒絕天價球星和轉播費,“蘇超”用草根球員和低票價打開了市場,證明了大眾消費才是文旅的基本盤。當足球賽變成了“為家鄉而戰”,文旅消費就從單純的“交易”升級為充滿情感共鳴的行為。這也再次證明了存量資源是富礦,江蘇用其30座閑置球場和橋下空間證明:與其盲目新建,不如激活現有資源。
隨著哨聲未停,經濟的長尾效應仍在蔓延。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帶動了江蘇的文旅產業,更讓更多的城市認識到:當體育回歸大眾時,文旅便有了生生不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