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奇跡月,江蘇球迷心聲
導語
【文眼】江蘇的“蘇超”現象,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足球的規律。其爆發力既非“職業”,也非“國際”,更非“完美”。然而,這股力量的來源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作者將帶領我們深入探討這一現象的背后。
作者丨hualun@翻轉體育
圖片丨來自網絡
身為江蘇人,我深感“蘇超”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從飲食的甜咸,到方言的雅俗,從婚喪嫁娶到省城飛機,這些地域性的梗仿佛空氣一樣,存在了幾百年,生命力極其旺盛。即便在團結不是主旋律的江蘇,“蘇超”這個詞卻突然成了全省的共同語言,一路火到了中國足球的臺前。
長槍短炮下,千萬雙眼睛在關注;七嘴八舌中,無數人在心中默念。就連法律圈的知識產權科普號也加入了討論,強調主辦方江蘇體育集團在商標上的動作。這不僅僅是一場足球的狂歡,更是地方文化的集中展現。
嚴格來說,“蘇超”只是民間調侃的諢名。然而,這個地方性業余足球比賽卻如坐上了流量的火箭。從球迷群里的口口相傳,到南京發布公眾號的玩梗出圈,再到虎撲足球區的熱議,“蘇超”成為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連北方的朋友都開始好奇地問:“你們江蘇人最近怎么都在聊足球?”
作為一個普通的江蘇足球迷,我全程關注了這場比賽。從第一輪比賽的熱度,到端午假期后的關注度,仿佛是一場自家院子里的熱鬧,吸引了密密麻麻的圍觀鄰居和路人。
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在五月十號正式開幕并結束第一輪比賽。僅僅幾天后,這個比賽就因為一則視頻介紹而在我生活中出現。我的湖南人太太是地域梗博主@叨叨傅的鐵粉,她興奮地和我分享這一賽事的激情。那時,“蘇超”這個名字還未廣泛流傳。
隨著比賽的進行,熱度開始不斷攀升。金哨馬寧執法首輪南京主場比賽的報道傳出,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我在聽友群里分享了相關新聞和周邊T恤的照片,引發了大家對這場小眾比賽的好奇。
淮安鎮江的比賽結束后,叨叨傅連發兩條視頻,把比賽里的梗扒了個底朝天。這種把地域文化和足球結合的方式,硬是把一周的賽事熱度續上了。政府官方號也開始下場參與,南京發布的文章“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被瘋傳,成為了日后分析蘇超熱度的元素材。
緊接著端午假期來臨之際,蘇超居然成了最受關注的賽事。積攢了一個星期的熱度爆發。現在回看這次爆發,我覺得它的成功不僅僅在于足球比賽本身,更在于背后深藏的文化、地域情感以及民眾對于足球的熱情。
從江蘇隊解散后的寂靜到蘇超的火爆,我感受到了一個被壓抑的情緒釋放。那種“為自己而戰”的感覺久違了。在江蘇這片土地上,我們太久沒有這樣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了。而今,“蘇超”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和平臺。
為什么是“蘇超”?從“海陸空”多維度分析的文章已經很多了。我想分享的是我個人的感受和觀察。這種驅動力主要源于對江蘇足球的熱愛和期待。“蘇超”不僅僅是一場足球比賽,更是江蘇文化的集中展現和傳承。
江蘇的“梗文化”在這場比賽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蘇南蘇北”、“十三太保”這些老梗被翻出來,加上比賽鏡頭,年輕人愛看,年紀大的也跟著樂。更重要的是,江蘇本就是擅長行政推進的省份,全省各市甚至各縣新修的體育場為這場比賽提供了硬件支持。
當然,“蘇超”能否持續火爆,能否成為常態化的賽事,還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和智慧。“用足球聚人氣”的思路可以借鑒到更多地方和領域。比如沒中超球隊的省份可以搞個“XX省聯賽”,讓球迷有個盼頭;或者跨省聯動搞個“長三角杯”,把足球變成紐帶連接各地。
然而我同樣擔憂熱度退去后的景象。政策紅利一旦消失,球迷是否還會保持熱情?商場廣告位是否會隨之撤下?央視轉播期過后,熱度是否會迅速消散?這些問題的答案我無從得知。但我會繼續關注并記錄這一切的發展和變化。
我想找個時間去現場看看這場比賽的熱鬧場景。如果有人去過現場或者對這場比賽有更多了解的朋友們歡迎聯系我一起聊聊現場的感受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