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作業抄法
2025年6月7日
作者:第一財經 秦新安
字數:2244字
閱讀時長:約4分鐘
在這個周末,由于高考的緣故,原本備受期待的“蘇超”賽事并未如期舉行,這讓部分人感到失落,這種失落感甚至比周四晚上國足輸球,提前告別2026年世界杯還要嚴重。原本只是江蘇省內“十三太保”的球場“內斗”,卻意外地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并帶動了大量的文旅消費,進一步推動了賽事經濟的發展。這無疑是一個“文體搭臺,經濟唱戲”的優秀范例。
“蘇超”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原因。首先,江蘇地市經濟相對發達且較為均衡,“十三太保”均位居全國城市GDP前列,為“蘇超”的舉辦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其次,江蘇足球發展水平較高,群眾基礎較好,為賽事的舉辦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支持。再次,江蘇深厚的“地域梗”文化加持比賽,放大了賽事的影響力,使得比賽不僅僅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
在欣賞“蘇超”成功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其背后所隱藏的智慧和經驗。在決策過程中,“蘇超”堅持了科學、民主、審慎的原則,避免了決策不遵流程、任由領導拍腦袋決定的陷阱。此外,“蘇超”還體現了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市場創造力的理念,政府在辦賽過程中只做了授權、提供硬件設施保障和引導群眾參與等三件事,其余的則交由市場去運作。最后,“蘇超”還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不與民爭利,通過全民參與和廣泛的社會效應來推動賽事經濟的發展。
首先談及的陷阱是決策不遵流程。盡管“蘇超”的設想是江蘇省領導提出的,但決策過程并非一拍腦袋就定下來的。相反,省政府召集相關部門開會研究,各地政府共同發力,承辦單位就賽事規程等反復征求各參賽隊意見,共同完善。這樣的決策過程充分保證了民主,也避免了因決策失誤而導致的資源浪費和項目爛尾。
第二個陷阱是包打天下、管得過寬過細。在這方面,“蘇超”提供了相反的例子。江蘇省各級政府在“蘇超”的舉辦過程中,充分放權,讓市場去創造價值。政府只負責授權、提供硬件設施保障和引導群眾參與,其余的則交由承辦單位和市場去運作。這樣的做法激發了民間智慧和市場活力,使得“蘇超”成為了全民狂歡和賽事經濟的熱點。
第三個陷阱是“賺錢”心切、與民爭利。在“蘇超”的舉辦過程中,主辦方并沒有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是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雖然部分場次的球票被“黃牛”炒至高價,但官方票價依然保持親民,甚至附送小禮物。這樣的做法雖然短期內看似“虧本”,但長期來看,卻換來了全民狂歡和賽事經濟的火熱,以及空前的廣告效應。這種以區區幾百上千萬元球票錢換取的經濟收益如果全部換算成收入,何止以千萬計?
此外,“蘇超”的成功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啟示: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應該是“搭臺”而不是“唱戲”。政府部門的“戲份”越多,市場的“戲份”就越少,觀眾也會越少,最后可能只能自娛自樂。因此,政府應該抱有不與民爭利的自覺,克制“賺錢優先”的沖動,通過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來激發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
總之,“蘇超”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場體育賽事的成功,更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的成功。它告訴我們:只有堅持科學、民主、審慎的決策原則、充分放權、激發市場活力、不與民爭利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抄‘蘇超’作業”的地方政府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搭臺唱戲”的過程中千萬要避開上述三大陷阱方能事半功倍地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