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蘇超賽事火爆度超乎想象,比賽第一友誼次之。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句話常常被用作體育賽事的座右銘,強調友誼和和諧的重要性。然而,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一觀點。
“友誼第一,比賽第十四!”這樣的調侃或許是對比賽激烈程度的一種夸張表達。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再次嘗試以不同的角度詮釋:
“比賽第一,但友誼無可替代。”在競技體育的世界里,每一場比賽都力爭勝利,但真正的價值在于參賽者之間的友誼和尊重。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近期,“蘇超”火遍社交媒體。那么,為何“蘇超”如此受歡迎?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數據。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蘇超”第三輪比賽在江蘇多地舉行,幾乎場場爆滿。官方數據顯示,端午期間的“蘇超”聯賽,場均觀眾已突破萬人。這樣的盛況,不僅僅是因為比賽的精彩,更是因為它所代表的一種文化和情感。
“蘇超”是江蘇省首屆城市足球聯賽的簡稱,由江蘇省體育局與各設區市政府聯合主辦。這項賽事以“全民參與+城市榮譽”為理念,打破了職業聯賽的高門檻,讓更多的大眾能夠近距離接觸足球,感受運動的魅力。
組隊方式上,“蘇超”獨具特色。江蘇省的13個設區市各組建一支球隊,以城市命名,參賽球員來自各行各業,包括教師、學生、快遞員、程序員等,這樣的組隊方式讓“蘇超”更具魅力和活力。
不僅如此,“蘇超”還成功地讓不關注足球的人也開始關注這個賽事。江蘇省足球運動協會副主席表示,這個賽事的火爆超出了他們的預期,正是因它讓各地方的人們開始關注和參與到這個賽事中。
而網絡上的各種老梗和新梗,如“散裝江蘇”、“內斗大省”等,讓“蘇超”變成了一個“全民造梗大賽”。網友們說,“蘇超”踢的不是球,而是江蘇13個城市的“江湖地位”。這種文化、美食、經濟、歷史、地理元素的疊加,讓“蘇超”的花式“德比”層出不窮。
“蘇超”的火爆也帶動了城市文旅的聯動。在賽事舉辦期間,各種城市形象推介以足球為載體展開,不僅火了“球市”,也實現了“共贏”。比如常州賽區推出的“9.9元門票+蘿卜干炒飯”套餐,不僅帶動了本地蘿卜干品牌的線上銷量,也讓更多人因為這種新穎的比賽模式而關注“蘇超”。
對于觀眾來說,“蘇超”不僅僅是一場足球比賽,更是一個體驗江蘇13個城市文化、美食、美景的絕佳機會。對于辦賽者來說,“蘇超”的模式可復制、可借鑒,它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地挖掘本土的體育文化IP,讓體育變成了一種社會性活動和文化現象。
玩梗的“蘇超”,是地域文化和體育競技的美妙結合。它建筑于江蘇長期的民間文化土壤上,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也正因為這種民間屬性,“蘇超”不僅提高了上座率,也關聯起了文旅,讓它變成了一種“復合體”。在這個層面,足球比賽已經超越了體育本身,成為了一種表達歸屬感和認同感的方式。
觀眾去看“蘇超”,很多人的出發點并不是單純看球,而是對自己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比賽的內容和輸贏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為城市加油。所以,“蘇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無論是體育賽事還是大眾活動,都應給民間文化留下更大的空間,信任民眾內在的體育熱情和娛樂精神。
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對陣日程(圖片來源:江蘇省體育局官網)
資料來源:江蘇省體育局官網、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
編輯 常江
校對 薛京寧
這樣的改寫更加詳細地描述了“蘇超”的火爆程度、組織方式、文化內涵以及其帶來的社會影響,同時也探討了其背后的深層次意義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