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憂輿論影響,足協決策需謹慎
在直播吧5月29日的直播中,資深媒體人趙震針對當前熱議的嗨球青訓問題,再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首先指出,關于嗨球與家長之間的糾紛,他希望社會能夠對中國青訓進行更為理性的探討。他強調,找到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青訓模式至關重要。
趙震表達了他深深的擔憂,他擔心因為輿論的壓力,中國足協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這樣的決定,最終受害的將是那些應該被保護的孩子和青訓機構。他指出,當前中國青訓的現狀是投入青訓的孩子數量不足,各地區青訓機構的師資水平和硬件設施存在明顯差異。
從個人角度看,趙震并不贊同嗨球這種過早精英化的青訓模式。然而,他也承認,在現階段,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因為至少它能夠讓一些足球不發達地區的有潛力的孩子接受到高水平的免費訓練,避免他們被周圍的環境所埋沒。
趙震進一步指出,中國足協在青訓球員流動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其實是在試圖保護那些真正投入青訓機構的熱情。然而,現在很多人不加以區分地指責這些政策和措施為“惡法”。
他進一步解釋說,球員家長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如果真的按照家長們的想法,讓青訓階段的球員可以“免費自由流動”,可能會出現一些負面效果。例如,像嗨球這樣的機構可能會退出市場,剩下的機構為了自保可能會開始收費教球,同時減少在場地和教練方面的投入。他引用了一些歐洲的社區俱樂部作為例子,這些地方往往是在人造草皮上進行訓練,教練也大多是兼職。因為投入無法得到保障,機構就會減少在這方面的投入。
對于足球發達地區的孩子們來說,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太大的困擾。但趙震強調,對于那些足球不發達地區的孩子們來說,如果因為某些人口中的“惡法”被廢除,像嗨球這樣愿意跨地區招生的機構消失,那么損失最大的將是這些地區的孩子們。他們的家庭經濟條件可能不允許他們選擇其他更好的青訓機構,他們的天賦可能就此被埋沒。趙震以此為引子,回溯到職業化之前的情景,那時優秀球員大多集中在少數幾個地區,因為那些地方的青訓資源更為豐富。而那些落后地區的孩子幾乎沒有任何流動的機會,這讓他們失去了走向精彩人生的可能。
最后趙震用電影《八角籠中》的劇情作為隱喻: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在維護正義,但實際上卻為別人關上了一扇通向外界的大門。這讓人深思在對待青訓問題上,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