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世豪挑釁魯能,媒體稱其與嗨球不同,魯能無過。
近期,一起關于孫繼海創辦的“嗨球”青訓機構的爭議事件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據一位家長張女士發布視頻透露,她的12歲孩子因在“嗨球”訓練中受傷,包括膝蓋的脛骨結節炎、髕腱炎以及骨裂等問題,加上教練的不當言語給孩子帶來了心理傷害,因此想退出青訓項目。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張女士及其孩子被“嗨球”機構索要高達18萬的賠償。
“嗨球”作為孫繼海倡導的“全免費”青訓模式,其初衷是為了讓更多有天賦的孩子能夠接受專業的足球訓練。孫繼海曾明確表示,如果青訓收費,那么一些有潛力的孩子可能會因此被拒之門外。然而,這次事件卻讓“嗨球”陷入了輿論的風暴中心。
對于此事,大部分網友選擇了支持“嗨球”的立場。前國腳徐亮、毛劍卿等人也站出來力挺孫繼海。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國腳韋世豪也牽涉其中。
韋世豪與魯能足校之間曾有過糾紛。面對評論區的質疑,韋世豪在社交媒體上回應道,他在轉會過程中,魯能足校的積極態度和其從中獲取的分成讓他感到不解。他的言論引發了廣泛討論,有球迷認為魯能足校的所作所為并無不妥。
據了解,韋世豪在離開魯能時簽訂了職業合同。按照當時中國足協和國際足聯的規定,球員年滿18歲后,可以與任何俱樂部簽訂職業合同,但需由首簽的俱樂部向其之前的培訓機構支付青訓補償。因此,韋世豪當時的簽約行為是符合規定的。對此,媒體人趙震也指出,韋世豪的轉會過程中,魯能足校主張了聯合機制補償。
然而,中國足協為了保護俱樂部的青訓熱情,后來出臺了一項規定,即球員在職業俱樂部連續接受4年培訓后,其職業合同的首簽權必須屬于原俱樂部。這一規定在中國境內適用,但如果球員簽約海外俱樂部則不受中國足協管轄。
此次事件不僅引發了公眾對于青訓機構運營模式的思考,也讓人們對于球員轉會制度及青訓補償機制等足球行業的規定產生了更多關注。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加完善的制度來保障球員和青訓機構的權益,促進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