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足球聯賽精彩紛呈,值得一看!
——源于網絡報道 鎮江隊在江蘇城市足球聯賽中3∶2逆戰勝揚州隊。
大家好,我是歪歪。近日,江蘇城市足球聯賽在網上熱度不減。但是,在我深入觀察評論區時,我發現有些球迷開始幻想:中國足球是否終于有了新的盼頭?對此,我們當然樂見其成,看到比賽被關注,城市被矚目,地方榮譽感被喚醒。然而,這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這場聯賽的“繁榮苗頭”,但它的真正價值何在?我們注意到這套聯賽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無法有效接軌職業體系、缺乏青訓體系的支撐、未來輸送通道不明確。這并非一篇單純為地方聯賽喝彩的文章。
從表面上看,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無疑是一場成功的營銷活動,它調動了地方資源,激發了觀眾情緒,制造了社交話題。然而,它的“好看”并不完全在于比賽本身多么激烈,而在于比賽背后的人情味。球員是普通人,觀眾是本地的親戚朋友和市民,解說由社群自發組織。這種模式確實戳中了中國足球長期缺失的煙火氣。
然而,這鍋飯是怎么做出來的?是誰掏的錢?明年還能吃上嗎?情緒可以持續,但制度卻缺席。目前來看,這仍然是一場以短期動員、資源投入為支撐的“煙火熱鬧”,距離真正的系統足球建設還很遙遠。
江蘇聯賽最大的亮點在于文化層面,它成功打造了一種“城市足球身份認同”。這種軟實力為足球提供了認同感的錨點。但是,這種文化并沒有配套的“制度接口”。球隊與青訓之間、地方聯賽與職業體系之間、業余賽事與國家隊人才庫之間依然存在斷裂。這些比賽沒有成為“輸送管道”的一部分,無法將地方熱情轉化為國家戰略的一環。
如果說江蘇聯賽是“人情味足球”,那么最值得我們對比的是日本的全國高中足球聯賽。這場賽事早已成為日本足球的制度核心之一,它覆蓋全國4000多所高中,有穩定的電視轉播、贊助機制和社交媒體運營,并形成了明確的職業通道。它不僅僅是一場熱鬧的比賽,更是青訓化、人才化的入口。而我們的聯賽,雖然讓人看到普通人自發參與、再造“足球信仰”的可能,但卻沒有給出明確的升遷路徑、教練體系和后備輸送機制。
最讓我們警惕的是,我們在重復他們30年前的道路——感動于情懷、停留在地方、滿足于一次次短暫勝利,卻始終未能構建穩定的升遷路徑、教練體系與后備輸送機制。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讓我們看到了非職業空間中再造“足球信仰”的可能性,這是寶貴的,但中國足球的問題從來不是熱情不足,而是入口缺失。
你可能會問,一個在江蘇聯賽中表現出色的20歲球員的未來在哪里?誰來簽他?如何成長?下一步該如何走?這些問題,江蘇聯賽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更令人擔憂的是,它并沒有和中超、中甲、中乙等職業聯賽之間建立起系統對話。很難想象一個在江蘇聯賽中表現出色的球員真的能走進國家隊的視野。
江蘇城市聯賽的“感動點”其實不是比賽本身,而是你看到了“我也能上場”的可能。足球變得不再遙遠,它像廣場舞、像夜跑團一樣融入了日常生活。然而,這并不應是我們復興足球的全部路徑。我們需要將這種熱情嵌入一個可持續的系統中,像日本的高中足球聯賽那樣,把業余變成國家力量的一部分。
所以,對于這場江蘇聯賽,我們既要看得開心也要保持冷靜的思考。真正的問題是:下一步它該如何發展?我們又該如何跟進?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足球的未來能夠更加明確、更加穩定地前行。
——尾圖為AI生成圖片(此處僅作示意)
關注我,一起為中國足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