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震:球員培訓合同為小球員,韋世豪職業合同離魯能。
5月28日,孫繼海的嗨球青訓與小球員家長之間的解約糾紛事件持續發酵,引起了媒體人和足球經紀人趙震的關注。他在社交媒體上對這一事件進行了深入的解讀。
趙震指出,關于嗨球青訓與球員家長之間的糾紛,關鍵在于他們所簽訂的是培訓協議而非職業合同。因此,嗨球所主張的并非違約金,而是他們在培訓過程中所投入的實際成本。根據中國足協和國際足聯的相關規定,這種培訓協議在特定條件下是可以提前終止的。當球員家長的工作和生活發生重大變化,導致無法繼續履行原協議時,是可以提前解除的。然而,原培訓機構可以主張其在培訓期間的投入。若是職業合同,涉及金額再大,如18萬或1800萬,都不會影響合同的執行。
嗨球所主張的正是這種培訓投入。雖然有人會質疑18萬的投入是否真實存在,但若進入仲裁程序,嗨球必須明確提出18萬投入的具體用途,并由仲裁機構進行認定。這個過程可能會耗費相當長的時間,對于家長而言,他們需要承擔這個時間成本的壓力。而培訓機構則可能并不急于解決糾紛,因此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往往需要權衡利弊,選擇調解或是接受仲裁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培訓費用的支付與實際費用之間的比例將直接影響到未來青訓補償的分配。例如,如果嗨球真的投入了18萬,而家長已經全額支付了費用,那么未來孩子簽訂首份職業合同時的青訓補償將全部歸屬于家長。若只支付了部分費用,如12萬,那么家長將獲得三分之二的補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年齡段的青訓補償通常不會超過每年5萬。
趙震還提到,近期有人將韋世豪的轉會案例與此事相提并論,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情況。韋世豪離開魯能時簽訂的是職業合同,其轉會操作完全符合當時中國足協和國際足聯的規定。而嗨球青訓與球員之間的解約問題則需要更深入地探討中國青訓球員過早精英化的問題。
過早精英化雖然有時能提前發掘好苗子,但也伴隨著很大的風險。例如在球員的成長過程中可能面臨身體發育的問題和因過早離開家庭和社會造成的心理問題。在許多國家,小球員在14歲或16歲之前是不允許進行過于精英化的訓練的。這反映了如何找到青訓的最佳時間點和方式是中國足球面臨的現實問題。趙震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尋找一個既能讓青訓球員得到良好培養又能兼顧其成長與心理健康的解決方案。
總之,嗨球青訓與小球員家長之間的解約糾紛不僅關乎兩家機構的利益,更是關乎中國足球的未來和青訓的發展方向。趙震的分析與思考為此類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