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曉彬:外援政策意在競爭,多數球員成陪襯。
北京時間8月12日,中國籃球界頗具影響力的人物鞏曉彬在某節目中發表了對CBA外援政策的獨到見解。他深感當前CBA聯賽中,國內球員多數如同跑龍套的角色,這一現象值得深思和改進。
鞏曉彬提到,最近一個賽季CBA的外援政策經歷了變革。他觀察到,在得分榜、籃板榜以及搶斷榜上,幾乎被外援所占據。雖然國內球員也有機會在比賽中展現自己,但總體來說還是有所欠缺。在賽場上,外援依然是主導力量。
鞏曉彬認為,CBA聯賽最初引進外援并增加上場人次的初衷,是為了給國內球員提供一個與外國球員競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舞臺。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只有少數幾位國內球員能夠與外援形成分庭抗禮的態勢,大部分的國內球員仍處在跑龍套的境地。
鞏曉彬指出,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國內球員、教練員以及球迷都需要一個正確的引導和激勵。他提到,雖然有些年輕球員在某些場次中表現出色,但真正能夠在國際賽場上成為一個成熟的球員的仍然太少。像曾凡博、李弘權、廖三寧等年輕球員,他們需要得到更多的機會和穩定的支持,才能成為持續的輸出點。
同時,鞏曉彬也提到了遼寧隊的張鎮麟和付豪等球員,他認為這些球員都具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他認為國內籃球界需要的是更多的這樣有潛力的球員能夠得到鍛煉和培養的機會,真正實現知恥而后勇的籃球精神。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提升,國內球員才能在國際賽場上獲得更多的成就和榮譽。這是每一位中國籃球人的共同責任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