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籃失守,女籃敗于日本后場,球迷仍迷內線
近年來,中國籃球在姚明成功的影響下,對內線球員的重視度一直居高不下。在過去的時代,中國男女籃憑借內線的優勢,確實能夠在賽場上占據一席之地。然而,隨著世界籃球潮流的轉變,快速的小球風以及外線投射成為主流,中國籃球卻似乎依然堅守著復古的打法。
在最近的女籃亞洲杯上,這一現象尤為明顯。新帥宮魯鳴的戰術布置,讓人感覺與世界籃球的潮流格格不入。他采用了早已與世界脫軌的雙塔戰術,這一舉動引起了眾多球迷的熱議。大家紛紛表示,國內教練過于注重隊伍的紀律性和主教練的威嚴,而忽視了技戰術的更新和訓練思維的進步。
回想起去年的巴黎奧運會,日本男籃雖然在加時賽中以微弱的分差惜敗法國,但河村勇輝的出色表現卻讓人們記住了他。他出戰33分鐘,26次投籃命中9次,其中三分球15次出手便有6次命中,貢獻了全面的數據單。這場比賽充分展示了三分球在當今籃球中的重要性。
而在女籃亞洲杯上,中國女籃雖然在小組賽中表現不錯,但在半決賽面對日本女籃時,卻被對方的三分雨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田中心一人便在首節得到21分,全場的高效表現更是讓人們看到了日本女籃對于三分球的重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女籃的打法仍顯得過于復古,過分依賴內線。
不僅如此,據日本女籃主帥蓋恩斯透露,他們在備戰這次亞洲杯時僅集訓了兩周,而中國女籃則是從4月份就開始備戰。這樣的反差更讓人感到中國籃球在戰術布置和備戰策略上的落后。
對于接下來的男籃亞洲杯,中國男籃在郭士強的帶領下,可能會面臨被日本、韓國等崇尚三分球的球隊投死的風險。這無疑給中國籃球敲響了警鐘。老派主帥如宮魯鳴和閔鹿蕾的理論觀念,雖然能夠保障球隊的下限,但也會禁錮球隊的發展,制約其上限。
放眼整個國際籃壇,無論是歐美強隊還是亞洲的其他球隊,都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三分球的重要性。而中國籃球若想跟上世界的步伐,必須及時調整戰術,重視外線投射和快速的小球風。只有這樣,中國籃球才能在國際賽場上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