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改革:外援注冊八次,國青未滿18可參賽。
今日,CBA兩大改革措施相繼公布,引發了廣大球迷和業界的關注。
首先,關于外援政策的改革,新賽季CBA對外援的更換次數進行了限制。在每支球隊注冊四個外援之后,季中更換外援的次數被限定為四次。這一舉措的背后,可能是為了防止部分球隊因資金雄厚而頻繁更換外援。上賽季,一些財力雄厚的球隊不斷簽約和更換外援,這種行為或許超出了CBA管理層的容忍范圍。因為這種行為與那些資金不足的球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造成了極大的反差。
頻繁更換外援不僅對CBA的口碑產生了負面影響,還讓外援在中國的保障變得岌岌可危。很多時候,外援剛到國內的一個月內都在無錫站進行適應和試訓,如果表現不佳就可能被替換。這樣的不穩定性給CBA帶來了混亂的印象。因此,這次的決策對于各支球隊來說無疑是一次考驗,他們需要更加精準地選擇和評估外援的實力和適應能力。盡管有些球迷對此政策表示了吐槽,認為外援政策一年一改顯得過于業余,但慶幸的是,公布規則的時間足夠早,使得各支球隊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應對和準備。
在內援方面,CBA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現在規定,未滿18歲但代表國青男籃征戰過U17等級別的世界杯比賽的球員,可以在新賽季CBA球隊注冊。這一決策的出臺,旨在更好地培養年輕球員。長期以來,非要等到球員年滿18歲才能參與更高級別的比賽,而青年隊的比賽又相對較少,這嚴重阻礙了年輕球員的成長。因此,放寬注冊年齡限制是勢在必行。
同時,現在球員注冊年齡最小可以放寬至16歲。這意味著,只要進入國青隊的U16球員都有資格參加CBA的比賽。這一改動被廣大球迷認為是相對合理的。然而,我們仍希望更多的年輕球員能夠走出國門,去更廣闊的天地鍛煉和成長。以朱正為例,他在美國打球時表現出的實力遠超國內同齡人,即使年齡稍小,他依然能夠在賽場上主導局勢。這正體現了國內籃球與國外籃球之間的差距。我們期待更多的年輕球員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和平臺,去挑戰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