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休賽期,四位球員轉會風險高
在CBA聯賽的休賽期,各隊都在積極進行引援工作,而在這期間,也有一些球員可能面臨職業生涯的轉折點。近期,有四位球員在2025年休賽期可能面臨失業風險,成為廣大球迷和業界關注的焦點。
第一位是丁彥雨航。雖然廣州男籃在CBA24-25賽季簽下了丁彥雨航,并且合同時間長達7.9個月加上后一年的俱樂部選項,但因體測不達標,他未能獲得出場機會。這位1993年出生的老將,如今已經32歲,并且長期受到傷病困擾,出勤率無法保證,使得他成為了一枚“盲盒”,可能無人敢輕易接手。
第二位是劉曉宇。劉曉宇曾效力于北控男籃,在CBA24-25賽季的常規賽中場均能貢獻4.5分和1.9次助攻。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打法偏向組織的特點,以及四節七人次的外援政策下國產后衛戰術地位的降低,劉曉宇的生存空間在CBA中可能變得極其狹小。
第三位是朱彥西。這位1990年出生的老將,在CBA24-25賽季雖然在北京男籃注冊,但基本都在養傷,沒有上場打過一場比賽。由于每支球隊只有兩個老將合同名額的限制,加上朱彥西的出場時間、個人能力和基礎條件等方面的競爭壓力,他可能會面臨失業的風險。不過,從另一方面看,他成為梯隊教練的可能性較大。
第四位是顧全。顧全的情況與前三位相似,他因年齡和傷病原因缺席了整個CBA24-25賽季。值得注意的是,他出現在了全運會青年組湖北男籃的教練組中,這一情況可能是他即將轉型為教練的信號。
對于這四位球員可能面臨失業的情況,廣大球迷和業界人士都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這是競技體育的殘酷現實,也有人認為這是球員個人職業生涯的轉折點。無論如何,我們都期待這些球員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好的發展。
無論是繼續在賽場上拼搏,還是轉型為教練或其他職業,這些球員都曾為球迷帶來過精彩的表現和回憶。我們期待他們能夠找到新的方向和機會,繼續為籃球事業做出貢獻。同時,也希望各隊能夠在休賽期積極引援的同時,關注和照顧到這些老將的未來發展和轉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