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未霸主,NBA難入,無天賦CBA亦難立足。
中國球迷的觀念在籃球領域一直有著深深的刻板印象。他們常常認為,想要在NBA闖出一片天地的球員,必須先在CBA展現出絕對的統治力。這種觀念在姚明和易建聯的成功案例之后更是根深蒂固。因此,當去年崔永熙決定挑戰自我,踏入未知的NBA領域時,不少球迷持懷疑態度,擔憂其前途。然而,崔永熙憑借自己的毅力和努力,成功打開了NBA的大門。
今年,楊瀚森的崛起更是打破了這一傳統觀念。他以首輪16順位的身份被NBA球隊選中,將加盟開拓者隊。這一成就對于那些曾質疑他未在CBA展現出統治力就無法進入NBA的球迷來說,無疑是一個響亮的耳光。球圈趙探長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強調:“連CBA都沒征服,還參加什么NBA選秀”,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楊瀚森雖然在CBA并非最出色的本土球員,但他的天賦和即戰力使他在國際球探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BA近年來在美國業界的口碑并不理想。選秀專家Jonathan givony曾表示,很多人對CBA的質量感到失望,因為相比前幾年,聯賽中外援的實力明顯下滑,比賽質量也受到影響。然而,楊瀚森的出色表現并非基于CBA的數據,而是在世青賽和去年夏季聯賽中的卓越表現獲得的認可。這說明,即便有些球員在CBA表現出色,如場均20+10的數據,但如果沒有得到NBA的認可,那么這一切努力都顯得蒼白無力。
有些球迷引用NCAA的例子來反駁這一觀點,認為若統治了NCAA聯賽,選秀前景就會更好。但實際上,這并不完全準確。以今年的NCAA MOP克萊頓為例,他在選秀中僅在首輪第18順位被選中。這表明即使是在NCAA表現出色的球員,也不一定能直接獲得NBA的高順位選秀權。
楊瀚森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團隊型選手的成長不僅需要隊內成員的優秀表現,更需要更高水平的競爭環境來鍛煉。如果他一直停留在CBA與“臭棋簍子”較量,就很難展現他的全部潛力。他在試訓各支NBA球隊時所展現出的硬度和在CBA的表現截然不同。如果他能長期在NBA這樣的高強度比賽中歷練,不僅對他個人成長有益,也將為中國男籃的復興貢獻力量。
因此,青島男籃的開明決策為楊瀚森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如果管理層只顧眼前利益,讓楊瀚森繼續留在CBA打球,那么中國球迷就可能錯過這位才華橫溢的球員在NBA的精彩表現。這也再次證明,“井里的蛙再大也是井底之蛙”,只有讓優秀的球員跳出舒適圈,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