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有瓶頸,男籃需楊瀚森。守舊不可取,創新方顯勇。
隨著NBA選秀大會的日益臨近,中國球迷對楊瀚森的未來動向倍感關注,他能否在首輪被選中,成為了大家熱議的焦點。對于這一話題,資深媒體人王坤葳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強調,當前中國籃球正處于低谷期,盡管歸化球員在世界籃壇已成為一種趨勢,且亞洲的日本、菲律賓以及歐洲的克羅地亞、西班牙等隊都已經在走這一路線來提升實力,但在短時間內,這一路線對于中國籃球來說并不容易突破。要真正實現中國男籃的復興,王坤葳認為關鍵還是要依靠更多本土球員的自我提升。
這一觀點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思考。本土球員的崛起無疑是最可靠的支撐。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如當初的姚明和易建聯等巨星,他們的出現并非完全是CBA聯賽的功勞。他們擁有的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和后天的努力。因此,我們不能單純依賴本土球員的崛起,而忽視了其他可能性。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讓本土球員走出去也是一種必然趨勢。這并不與歸化球員相沖突。以日本男籃為例,他們雖然有歸化球員霍金森,但同時也有像馬場雄大、渡邊雄太等優秀的本土球員。這些球員在歸化球員的激勵下,更加努力地追求更高的舞臺。
然而,當前國內有些媒體和聲音過于悲觀,他們忽視了國際籃球形勢的變化,一味地強調“難有出路”、“更多楊瀚森”等言論。這樣的觀點顯得過于狹隘。事實上,亞洲各隊都在尋求突破,歸化球員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中國男籃若想在亞洲立足,僅僅依靠本土球員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同時進行歸化球員的引進和鼓勵本土球員的走出去。
中國男籃目前處于低谷期,但如果我們能夠同步進行歸化球員和鼓勵本土球員的計劃,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男籃一定能夠迎來復興。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但只要我們不放棄努力,相信總有一天能夠看到中國男籃再次站在世界籃球的舞臺上。
上一篇:卡爾:未達目標,失望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