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球隊年參賽費3000萬;楊政直播批CBA選秀。
根據新華社的報道,CBA聯賽近年來因整體收入的提高,各隊的經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常規來說,每支球隊除了固定的聯賽費用約3000萬,還能加上冠名權廣告費、贊助商的資助,以及主場門票、球衣銷售等收入,年收入保守估計可達到8000萬以上。這一數據背后是多數俱樂部維持收支平衡的基石。
具體到各隊背景,一部分CBA俱樂部擁有國企背景,如北京首鋼、北控男籃等。這些俱樂部背靠大型國企集團,擁有穩定的資金流和廣大的球迷基礎,從而在經營上顯得游刃有余,基本不會出現欠薪等問題。然而,另一些私企背景的俱樂部,如廣東宏遠、廣州龍獅等,其經濟狀況則與母公司的經濟狀況緊密相連。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母公司愿意投入大量資金支持球隊,球隊因此能夠大放異彩。但當經濟環境不佳時,母公司可能自身難保,無法繼續為球隊提供資金支持,這便導致了球隊在簽約球員、購買外援等方面的困難,進而影響到球隊的戰績。
盡管如此,CBA聯賽在國內的運營狀況仍屬上乘。從李寧公司的贊助費到中國人壽、廣發銀行等大贊助商的資助,再到咪咕視頻的獨家轉播權費用,都證明了CBA的商業價值。即便如此,各隊之間的經營狀況仍存在差異。如果各俱樂部能夠更好地進行股權、債務分離,或許可以避免因母公司經濟狀況而導致的經營困境。
近期CBA公布的選秀條款中,特別提到了禁止網紅球員炒作和影響聯賽形象的球員參選,這一條款被球迷戲稱為“楊政條款”。去年夏天,網紅球員楊政嘗試參加選秀,但因體測未通過而未能成為真正的CBA職業球員。他在直播中表示對CBA抱有期待,但體測的失敗讓他無法實現夢想。與此同時,另一位網紅球員矣進宏在北控男籃的表現則相對較好,雖然出場時間有限,但他至少獲得了上場的機會。這再次凸顯了CBA俱樂部在選秀和運營上的差異。
總的來說,CBA聯賽在運營和商業價值上都有不俗的表現。然而,各隊的經營狀況仍需根據其背后的母公司經濟狀況和市場環境進行調整。對于那些私企背景的俱樂部來說,如何在經濟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保持穩定,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同時,CBA在選秀和培養新人方面也在不斷探索和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