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協主席:調整外援政策,破舒適區,遇阻不退。
根據新華社的報道,CBA聯賽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歷程。本賽季,聯賽在外援政策上進行了調整,這一變革使得比賽的競爭格局愈發激烈。然而,場內外的各種挑戰依然存在,聯賽職業化的道路仍然在繼續。
從原先的4節4人次調整為4節7人次,這一改變不僅讓比賽更加扣人心弦,同時也帶來了聯賽爭冠格局的變化。過去六個賽季中,廣東和遼寧兩支球隊各攬三冠的局面被打破,新的挑戰者開始嶄露頭角。本賽季,浙江廣廈和北京首鋼的總決賽激戰至第六場,讓人目不暇接。
隨著外援在球場上的出場時間增加,各項數據排行榜前列大多被他們所占據。這些外援的到來不僅為比賽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本土球員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一些具有潛力的本土年輕球員開始在俱樂部中嶄露頭角,他們的表現也引起了業內的關注。
中國籃協主席郭振明表示,外援政策的調整是為了打破舒適區,提高比賽的對抗激烈程度。他表示,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阻力,但籃協將會堅持這一改革方向。
從外援政策調整帶來的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到球員流動性為聯賽創造的活力。一些俱樂部開始考慮將暫時打不上球的新秀交流到其他隊伍,以增加他們的比賽經驗和鍛煉機會。這種流動性的增加對于年輕球員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從宏觀角度來看,新賽季的走勢和進展確實顯示出外援政策調整對本土球員生存環境的進一步壓縮。在球權和戰術地位上的競爭日益激烈,沒有特別出眾的個人能力的本土球員可能會面臨無法保障出場時間的困境。
然而,也有一些本土球員在新規則下依然保持著強勁的個人狀態。他們不僅在俱樂部中獨當一面,同時也在國家隊層面提供了足夠的幫助。中國籃協希望看到的是能夠在金字塔頂端為國家隊服務的男籃國手,而不是大面積平庸的本土球員。
因此,對于中國籃球來說,外援政策的調整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改革,才能讓中國籃球走向更高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