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男籃低價售,十年縮水1.5億,假球事件禍首。
江蘇男籃的命運近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據姜詩華報道,在5月16日,江蘇肯帝亞籃球俱樂部正式宣布將球隊的100%股權轉讓給江蘇省屬國企金控集團,轉讓價格僅為約1億元人民幣。這一價格相較于十年前,江蘇肯帝亞集團收購球隊時的價格2.5億,可謂是大幅縮水,整整少了1.5億。
這一現象的背后,假球事件無疑是罪魁禍首。在過去的幾年里,江蘇男籃的球星如胡衛東、胡雪峰、唐正東、易立等人的退役,使得球隊在國內籃壇的地位大幅下降。除了上賽季以副班長身份穩定在季后賽之外,近年來他們鮮少能打出亮眼的成績。2022-2023賽季的數據顯示,江蘇隊的主場上座率僅占37%,排名CBA倒數第二。更糟糕的是,肯帝亞集團的財報顯示,球隊年均虧損超過5000萬元。
然而,當假球事件爆發后,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在2023年4月的季后賽中,江蘇隊與上海隊的消極比賽被籃協認定為“嚴重違背體育精神”,被罰款500萬元并取消了賽季成績。這一事件導致球隊的贊助商從7家銳減至2家,門票收入暴跌82%。這無疑成為了壓垮江蘇肯帝亞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對這樣的困境,新東家金控集團不得不采取行動。他們已經啟動了改革計劃,解雇了原總經理史琳杰,召回了青訓教練徐強,并計劃在2024年夏投入3000萬元引進東歐外援。盡管當前無論是中超還是CBA的俱樂部在中國都屬于不良資產,但人們仍對新賽季的江蘇隊抱有期待,希望這支老牌勁旅能夠重振旗鼓,復蘇歸來。
在這個過程中,江蘇隊的命運充滿了變數和挑戰。但是,無論如何,他們都必須在堅持與變革之間找到平衡,以恢復球迷的信任和支持,并重返籃壇的巔峰。未來的道路仍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新東家金控集團已經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讓我們拭目以待這支老牌球隊的復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