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選秀權非無用,網紅球員帶資入隊如楊政。
去年的CBA賽場中,楊政通過選秀加入了四川隊,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盡管他一場正式比賽都沒有打,但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他時而退出,時而又回來,體測都未能通過,但他的每一次出現都為他賺足了眼球。
與NBA的選秀不同,CBA的選秀歷程似乎總是在走過場。今年的選秀順位公布后,外界的關注度并不高,因為歷年來能夠選到的優秀球員屈指可數。CBA梯隊自行培養球員的認定政策存在較大的漏洞,只要球員代表該隊打兩年國內青年比賽,就可以被視為該隊自行培養的球員,無需參加CBA選秀,直接可以代表該隊打CBA聯賽。
這樣的政策使得上海男籃等隊伍囤積了許多有潛力的新人。像李弘權這樣的球員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加盟了上海隊。而從大學生聯賽中能夠被選到的優秀球員則少之又少,往往只有前幾個順位選到的球員較為出色,之后的選秀就像是走過場,許多隊伍都選擇了棄權。
更有甚者,有些球隊直接選中本隊的青訓球員或是工作人員,把CBA選秀當成了兒戲。有些草根球員也會先宣布參選然后放棄,利用選秀來進行炒作。
然而,知名籃球媒體人付政浩給出了一個新的思路。他建議各CBA球隊可以考慮用選秀權來成全那些有職業夢想的網紅球員,讓他們帶資入組。他認為這種方式可以帶來多方面的利益:球隊可以獲得收入,網紅可以實現他們的夢想,同時還能增加話題性和關注度。對于那些民營俱樂部來說,這種錯配的資源也可以變現,像楊政這樣的網紅球員也不缺錢,他們愿意為夢想埋單。付政浩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民企都不容易,可以把錯配的資源變現,有需要變現的俱樂部可以找我。”
確實,近年來民營俱樂部的生存壓力逐漸增大,而像楊政這樣的網紅球員本身就不缺錢。其他球隊完全可以效仿楊政和四川隊的行為,利用選秀來吸引關注和收入。畢竟,在商業化的今天,賺錢才是硬道理。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球隊獲得收入,還能讓那些有夢想的網紅球員實現他們的職業夢想。